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是否需要吃中成药来预防新冠?没买到热门中成药,有代替品吗?轻型患者居家如何用药?从中医的角度,如何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升免疫力?12月8日,记者对本地多位权威中医专家进行了采访。
访谈嘉宾: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副组长林琳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祝维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第五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王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许华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副组长林琳
服用退热药症状仍继续加重
尽早就医
林琳表示,中医药在预防外感疫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强调回避感染的风险,少聚集;情绪舒畅,精神内守,不要过劳。真气因而调顺,各人免疫力就高,不容易感染也不容易加重。
本次疫情的感染者治疗中,中医药使用率达到了95%以上;中医的辨证论治,贯穿在防治的全过程中。感染后症状很轻时就可以采用中医药对症处理,可以减轻症状,不向重症发展;感染的不同阶段可使用不同中药减轻症状,阻断加重。
在感染早期,使用透解祛瘟颗粒,可以益气养阴疏风清热解毒,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的功能,提升身体的正气,促进病毒的清除。
感染时,偏热者用清热解毒的银翘散、复方感冒颗粒,咽喉痛用克感利咽口服液、清开灵、抗病毒口服液等,都是很好的早期治疗药物。
出现发烧后,低烧用小柴胡颗粒、柴石颗粒、蓝芩口服液。透解祛瘟颗粒也有助于退烧。高烧可用柴石颗粒以及西药美林(布洛芬)等退烧药。
病情加重、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后,咽喉痛可用克感利咽口服液、复方板蓝根颗粒、清开灵等,咳嗽可用急支糖浆、川贝枇杷露、川贝枇杷膏、橘红止咳糖浆止咳化痰。
疲乏、胃口不好、易恶心可以用小柴胡颗粒调和肠胃,如果腹泻、大便溏烂,湿气很重,则可用藿香正气丸或藿香正气液。
中医药预防采取中药来调身体的阴阳平衡,使免疫力达到最佳状态。主要分寒热体质两种情况。偏热体质用清热养阴的药物,偏虚寒则温补。热性体质则养阴,沙参、麦冬、五指毛桃等。寒性体质用党参、北芪来调补。兼夹湿气重则以加入木棉花、薏米祛湿。
“新冠无症状者就是核酸阳性,没有明显不适的表现;轻型是指核酸阳性,又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喉咙疼、咳嗽、鼻塞、流鼻水、胃口不好、全身疲乏、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果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咯痰、胸闷、气紧就算普通型。出现呼吸困难就算重型了。”
林琳表示,感染新冠后可对症治疗,服用退热药、止咳药缓解症状3~5天左右会逐渐好转。如果症状继续加重,要尽早就医。比如反复高热3~5天,身体严重疲劳,2天以上胃口不好、吃不下、严重腹泻,也就是比较难受了,就要就诊,专业治疗。
如果出现高烧且咳嗽、痰多、胸闷和憋气,意味着有肺部感染的可能,也应该去医院。
年轻人也要注意病情变化
这些常用药可家中常备
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老年、婴幼儿童、基础病患等容易发生重症的人群。那是否意味着年轻人群就可以自持身强力壮而选择“硬扛”?
林琳表示,年轻人不要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一般来说年轻人居家隔离时要多喝水,有助于身体加速排出毒素,减少对器官的影响。要讲究“睡好、吃好、情绪好”,对症服用药物缓解不适,用药后多喝水。 症状严重的话也要尽早就医,比如反复高热3-5天,剧烈咳嗽,气紧,胸闷,呼吸困难,精神差,就要去医院就诊了。也就是比较难受了,就要就诊,专业治疗。
从临床实践来看,无症状一般5天左右能转阴,有症状一般7天能转阴。居家的无症状和轻型患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去医院:高烧不退、尤其是第5天之后依旧高烧不退者;腹泻、食欲低下者;咳嗽、黄痰、胸闷,呼吸困难等下呼吸道症状者应去医院处理。
作为中医专家,林琳也对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小药箱的配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小柴胡颗粒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用于发烧疲乏、食欲差,可以调肠胃、退烧,有扶正解毒之效。
藿香正气:祛暑化湿,适合腹泻和胃肠型感冒。
维C银翘片:对祛除热毒有好处。
透解祛瘟颗粒:在病程早期使用可以益气养阴疏风清热解毒。
中药和西药最好相隔一个小时以上服用。家庭用药适当备一两盒即可。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祝维峰(图左)。
与其自行在家制氧吸氧
不如及时就医
基础病、老年人口一直是疫情期间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对于他们,祝维峰表示,首先是要避免恐慌,现在新冠病毒的毒性已经大大地减低了。自己原来的诊疗计划、正在服用的药物都不要随意改变,还是要按照原来的计划安排就诊。
“进一步优化措施”出来以后,无论大家到医院就诊还是到药店买药,都方便了很多,大家在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等防护下,要准时取药,保证治疗。
对于行动不方便的老人,现在基层的医疗机构也都会定期地联系患者。也希望这些老家能定期地和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及时联系,沟通一下自己的健康情况。
另外,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来说,现在一些医疗机构也开展了网上诊疗,在网上就能够看病开药。
祝维峰同时提醒,从医学角度来说,肺心病、哮喘、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容易导致重要器官缺氧,这些患者需要家用制氧机。另外,像孕妇、高强度的脑力工作者,有时也会需要偶尔吸一下氧气。但这个问题要两方面来看。一是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不同的机型;二是也要注意,过度吸氧对身体也是一种伤害,应该避免。
在感染了新冠的情况下,如果你原来没有什么基础性疾病,但觉得现在感觉有点呼吸困难、缺氧,不要自行用制氧机在家吸氧,一定要马上和社区医疗机构联系,然后由医生来正确判断,呼吸困难是不是和新冠有关。如果你原本有肺心病、冠心病等容易出现缺氧的基础性疾病,最近感觉自己的基础病症状明显加重了,那么可以在吸氧的情况下,尽快联系医疗机构,严重的话要打120,来让医生来判断自己的基础性疾病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感染上新冠,在做正确的判断后,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
“家用制氧机有一定作用,但也不能随便用。老年朋友不一定要人人配备,而且要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使用退烧药需谨记“中病即止”
尤其不能擅自加大计量
实施更精准防控策略后,一般性的发热是可以自行使用退烧药物控制病情的,但需要谨记过犹不及。
祝维峰表示,中医看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寒症就吃温补的药,热症则吃清解的药。大家家里备的中成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属于清凉还是温补的,也要搞清楚。一般来说,发烧多属于热症,这时就要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不能再吃温补、益气、温阳的药了.
还要注意的是,有些中成药本来也有退热的作用,如果是觉得力度不够,再吃一些西药类的退烧药也是可以的。但是退烧药的使用,要“中病即止”,烧退下来了就不要吃太多,否则人是会容易发虚的。
“中医在治未病方面很有特色,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现在全国各地都参照国家的新冠肺炎防治方案,结合地方气候及人群的症候特点,研发了适合本地的中药预防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通过对每个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再有针对性地做出调理方案,包括药物、针灸、推拿、药膳、运动等多方面地去调理体质,提高免疫力。”祝维峰建议,广大市民一定要科学安排工作、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要是失眠比较严重的话,到正规的医院就医、查找病因,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把失眠调理好,对提高免疫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第五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王峰
再次强调
不建议服用药物预防
在目前流传广泛的储存药物中不少创新中成药也被纳入进来。它们真的是广谱药物,适用所有人群吗?
王峰表示,连花清瘟主要是针对热毒对肺引起的发热、恶寒、肌肉酸痛、咳嗽、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用于这类人群做对症治疗。蒲地蓝口服液也是清热解毒的,还有消肿利咽的功效。这两个临床是用于治疗的药物,不是适合用于所有人,尤其是预防使用。
他表示,在临床专家看来,除了疫苗之外,并不建议对健康人群用药物来进行预防。“是药三分毒”,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吃药,既缺乏对新冠预防的依据,而且可能会增加肝脏、消化系统等器官的负担,反而有可能会降低我们的免疫水平,导致适得其反。
除了做好戴口罩、少去人群聚集地方、注意手卫生,作息规律、营养合理等常规个人调理外,中医其实还有独特干预方法,比如药食同源配方的广东凉茶,用凉茶防疫在岭南地区是历史久远的。
“中医学有经典的一句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如果人体的内环境是平稳的话,疾病就不太容易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高暴露风险的人群,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药食同源配方调理干预,让人体的内环境更加趋于稳定,将来就有可能减少感染或者减少症状的发生。”
王峰同时对市民根据目前网络上流传许多不同版本的抗疫中药方DIY抓药治疗表示了不同看法。“在新冠期间,确实有权威部门发布过一些抗疫的中药方,但这些中药方是有明确的治疗症候类型的定义的,而且对病情轻重也有要求,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应用。就是说,这些中药方是有限制地使用,而且要有专业的中医师才能够精准地判断和应用。”他表示,还有一些在民间来源不清的抗疫中药方。它和药食同源的调理方不太一样,它是有药性的,如果你在配药应用的时候,其中有些药物成分用量不准确,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
“有可能不对症、没有效果,严重的话还可能引起一些其他问题。所以,我个人建议,当出现临床症状、确实需要用中药处方来干预时,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由医生来判断开药,老百姓自己抓药治疗是要非常的谨慎,尽量不要采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许华
婴幼儿就诊
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根据往年经验,每年冬春季节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儿科就诊病人较多,但目前医院还没有出现“拥堵”情况。为应对这种情况,我们会提前做好各项措施。”许华表示,比如合理调配儿科医生,加强儿科门诊医护人员力量;再比如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家长给患儿预约就诊,减少候诊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人员聚集而引起的交叉感染几率。同时,各医疗机构也会制定儿科门诊高峰应急预案,一旦门诊量超过了限额,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增派医生出诊,尽可能缩短患儿就诊时间。
她表示,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会出现发热,接下来有可能会出现新冠和流感叠加的可能,发热症状可能更常见,家长们首先不要慌,做好预约,有序就诊,就诊的时候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给孩子佩戴好口罩,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手消液,在孩子就诊前后给孩子擦手,在孩子就诊时尽可能管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到处跑、东摸西摸,避免交叉感染。
婴幼儿如果出现咳嗽等症状,能否使用抗原检测?这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许华表示,婴幼儿是可以使用抗原检测,但是抗原检测只是初筛手段,要确诊新冠,还是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金指标。
确诊感染后,如果孩子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比如只有轻微流鼻涕、咳嗽,精神好,吃奶、进食也正常,就可以考虑居家观察处理。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症状比较明显,精神不好,吃奶、进食明显减少,或者孩子原来有基础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建议去医院就诊。
“新生儿和小龄儿童比较特殊,一旦发病病情发展快,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高热、精神不好、吃奶减少、拍打反应慢等症状,要马上就医。”
她同时表示,这类人群服药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是轻症患儿,可以选择一些外治法来缓解症状:
(1)佩戴一些具有芳香化湿、辟秽解毒的香囊,适当缓解鼻咽部症状。
(2)进行穴位贴敷,如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可以贴敷肺腧等穴位;如果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可以贴敷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位,减轻咳嗽、胃口不好、呕吐、疲倦等症状。
(3)适当进行小儿推拿,建议最好是找儿科专业推拿医生进行推拿,尤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
(4)中药沐足以及外洗法帮助减轻症状。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