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球,共同的未来》系列人物微纪录片将发布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2-12-10 14:00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语言表达自我,构建思想,传播文明。语言的繁荣发展对于顺利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一个地球,共同的未来》系列人物微纪录片于12月10日正式发布,旨在通过“中文+可持续发展”促进语言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融合,从一个崭新视角激发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的兴趣,拓展全球中文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维度,感知当代中国在“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可持续未来”等方面的理念和行动。

此片通过聚焦“中文+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思想,去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之和谐共生、天人合一,这正是人们去热爱我们的地球,去创建更美好未来的核心。这个节目通过视频的方式将各个国家优秀代表的可持续故事讲述出来,愿更多的人学习中文,以多元视角去发现中国,去理解中国,去研究和讨论中国文化,同时为推动更融合的全球化世界,而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中文连接你我,自然拥抱未来”这便是这个节目希望能够传递的故事和价值。观众朋友们可以通过各社交媒体,包括微信视频号、微博、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平台的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与可持续发展”官方账号观看该系列人物微纪录片。

800x447_63941c3056514.png

800x449_63941c31328dd.png

来自不同的国家的八位受访者聚焦中文语言学习

《一个地球,共同的未来》系列人物微纪录片的出品方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学互鉴搭建友好协作的平台。视频中八位与中国结缘的不同行业领域的国际优秀人才,有设计师、心理学家、摄影师、电影人、发明家、科学家、经济学者、零浪费者,他们结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实践,分享学习中文、理解中国、理解世界的故事,表达同一个地球下世界人民追求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美好愿景,以及在此方面的中国智慧。

八位嘉宾来自不同的国家,从事不同的行业,最大的共同点是皆为国际中文学习者。采访中,他们自如地用中文交流和表达观点,谈到遇见中文的时间长度,从1年到6年,从11年到16年,从23年到25年;谈到学习中文的收获,或是思维方式的拓展,或是文化视野的拓宽;谈到如何形容中文,出现了放松、解压、有力、有趣、有历史、好玩、深刻、幸福、包容、诗意这样一组词。显然,中文语言的学习已经成为这几位嘉宾生命历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中文和中国文化在其生活和工作中的陪伴和启发。


探索可持续发展

沿着“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方向,视频期待以中文为媒介,连接世界,汇聚各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自然、更绿色、更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所作出的努力。通过采访在可持续发展、自然环保、社区共建、世界教育、文化交流、未来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全球杰出代表,激发更多人认同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共建生命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参与到可持续的未来建设中,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于12月初发布的作为“可持续未来”方面的第一集《设计师眼中的未来》,聚焦艺术家、设计师、飞来飞去公司创始人德国的Alexander Brandt(飞苹果),一位拥有当代艺术、教育和科技深厚背景的知名艺术家,美国航天科技馆总设计师、上海天文馆总设计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设计师、上海世博中国馆新媒体艺术总监。片中飞苹果向观众介绍了设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背后的理念和故事,展望了对于文化传播未来的畅想。正如他所说,我们都希望人类的未来、生命、生活能变得更好,所以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不停地、不断地去思考这些话题。

接下来的七集视频将于近期发布,以“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可持续未来”三个方面向观众介绍其他嘉宾们的理念和各自的中文故事。

编辑:戴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