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团队:我们已经或即将面对一波流行高峰,老人尽快接种

南方都市报APP • 沪上观
原创2022-12-12 17:54

12月12日,张文宏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在“华山感染”公号上发布《保护家人,走出疫情》一文,预判了后阶段疫情的总体走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已经或即将面对一波流行高峰。”

结合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奥密克戎株的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感染人数较多,后期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反弹,将显著弱于第一波疫情高峰。文章指出,保护老年患者,将是应对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的重中之重。

pic_63035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新华社资料图

接种的每一针疫苗都将会给人体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老年人是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根据国内外的多项研究数据表明,老年人(年龄≥60岁)始终是新冠感染发生重症和死亡的主要高风险人群。这其中,如果同时伴有年龄大于80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肿瘤、接受免疫抑制剂使用等高危因素中的几种,都会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群中的重症率。

对于那些让我们放心不下的,在家中、或远在其他城市的年迈长辈,我们应如何保护呢?“首先,一定要强化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这一经验,从香港不同时期疫苗接种率与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病死率相关性中得到了论证。”张文宏团队还补充道,在上海的疫情中,也有数据证实,接种疫苗是保护老年人最重要的医疗手段。

因此,对于目前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抓紧时间,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来临前尽快接种。从接种数量上来看,3针的保护力优于2针,2针的保护力优于1针。接种的每一针疫苗,都将会给人体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从人类应对传染病的历史来看,在疫苗问世之前,人类主要是靠自身抵抗力,通过自然感染建立免疫力。疫苗问世后,人类凭借疫苗加自然感染,可以建立更强的免疫力,让人类可以迅速走出疫情。文章称,东南亚一些国家能够迅速走出疫情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在大面积接种疫苗、特别是强化接种疫苗之后再走向开放的。

此外,文章还揭示了接种疫苗对奥密克戎的免疫作用。对于奥密克戎来讲,虽然接种疫苗之后,仍然有较大的感染可能,但接种疫苗后再感染,其重症化大幅度降低;而且,接种疫苗再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力,更是远远超过未接种疫苗发生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力。

华山医院感染科建议,大面积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随着病毒变异与群体免疫力的变化,逐渐进入季节性常态化呼吸道感染状态。“度过这一波,我们会发现,新冠病毒无非是在我们的普通感冒与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病中增加了一员而已。”


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文章称,现在北方很多人感染后觉得症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微,无症状也没有那么多。但由于不再核酸全检,无症状的比例是不知道的,当感染基数庞大的时候,比例很高的无症状会被“忽略”。另外,北方进入冬季,寒冷也是新冠的“帮凶”,又逢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北方安稳度疫的挑战会比南方更大一些。

而保护脆弱人群,文章认为最核心的原则是——应该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第一波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数众多,甚至也会面对大量医护被感染的局面。此时,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时出现大量老年人群感染,则可能难以获得像平时一样充分的医疗照护。此外,等到全社会感染率很高、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的时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时的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

为了延缓感染时间,华山医院感染科建议,在接下去的3个月中,每个家庭应一起协助老年人做到这些措施:(1)疫情上升和高峰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在公众场所非必要的聚会和聚餐,戴口罩,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病情控制稳定,应做到非必要不去医院,多储备一些长期使用的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如高血压药,糖尿病药等),避免因为药物短缺导致的治疗中断;(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增强抵抗力,调整心情。

文章称,若能延缓老年群体的整体感染时间曲线,哪怕仅仅延后1-2个月,整个社会的疫苗免疫屏障会更加坚固,医疗资源度过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也会更充足与从容,护理院的老年群体发生疫情后的救治资源也会更加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服用解热镇痛药应当慎重,尤其是大量服用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害,还可能因为服药后大量出汗导致低血压休克。如果老人属于高风险人群,并且出现预警症状或基础疾病加重,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交给医生进一步评估,必要时住院观察治疗。


“届时我们可以像对付流感一样对付新冠”

怎么当好老年人的保护伞?和老年人同住的年轻人,虽然自身感染新冠的重症化风险相对较低,但应该鼓励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在老年人感染的时候,协助其做好健康监测,观察有无重症预警症状的发生。在疫情高峰期间,与老人同住者也应当接种疫苗和加强针,自觉减少非必要外出和聚集,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避免感染。

如果年轻人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进行抗原自测,并自我隔离(单间,单独卫生间)。减少和家中老人的接触。如不具备单间隔离的条件,在保证家中老人有照护的前提下,家属也可以选择集中隔离,降低老人被感染的风险。

同时,青年人感染新冠后的重症率很低,因此若青年人自我健康监测后没有出现值得警惕的预警症状,则可继续居家隔离,把更多的发热门诊和急诊就诊资源释放给更加需要的老年患者。但若青年人自我健康监测后出现了可疑的预警症状,仍然需要及时就近就诊。

《保护家人,走出疫情》一文在结语部分写道,“在长长的抗疫隧道里走了3年,我们即将走出隧道,空气、阳光、自由自在的旅行,都在等待着我们。但在最后一程,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动员,新冠病毒不是针对单个人的疾病,而是对一个个家庭的考验,对我们社会的考验,我们需要每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行动起来,做自己健康的负责人,也做家中老人的守护伞,支持他们、保护他们。”

张文宏团队近期对上海今年奥密克戎疫情中的1万多例感染者进行了超过半年的随访,并对同期非新冠感染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随访。随访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目前的奥密克戎株未造成特异性的人体器官长期损害,还是呈现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特点,人类可以应对与接受。

对于大众来说,新冠最终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呼吸道传染病。华山医院感染科认为,新冠病毒病一定会逐渐被纳入常态化的呼吸道病毒,从新发传染病进入季节性或者地方性传播的传染病序列。“届时我们可以像对付流感一样对付它。但是整个社会如果在很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出现大量人员的感染,就医送药体系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基于目前较多人群的最近一次疫苗接种已经超过半年甚至一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张文宏团队也希望,加强针接种以及异源接种等优化接种策略要不断改进,以更好保护脆弱人群。


采写:南都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