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英歌队与广东普宁同行计划明年见面!收到祖籍地的礼物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2-12-13 08:52

南都、N视频持续推出大型融媒策划“探宝觅踪”,系列报道“广东非遗的海外踪迹”日前上线,讲述智利、英国、匈牙利、泰国等地文化艺术亮点背后的广东非遗身影。其中就包括潮汕英歌在泰国生根发芽,并在校园里代代相传,助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故事。

12月12日,南都记者获悉,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Phanat Nikhom)的英歌队与广东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于近期进行了一场线上视频交流会,双方均展示了英歌表演,并约定将于明年在泰国进行面对面交流。

微信图片_20221212182357.jpg

收到来自广东的英歌礼物

南都此前报道,到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旅行的游客们,不仅可以买到当地特产的竹编,还能在街头巷尾见到基于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制作的各色人偶,甚至可以体验一把英歌脸谱妆容。

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在泰国这片异乡已传承演变百余年,衍生出与当地文化特色融合的新版本。在帕那尼空县,英歌与当地审美结合,脸谱妆容变得更加简单、柔和,当地还扩展了英歌的表演空间,更发展起英歌表演、英歌人偶等相关的旅游经济。

近日,北京市立方(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非遗保护专家邓尧正在泰国调研,他曾于今年6月在帕那尼空县结识了当地英歌队教练邹弟绿和队员韦俊杰等人。此次前往,他受普宁英歌市级传承人、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委托,为邹弟绿带去了一对英歌槌。作为祖籍广东普宁的华裔,收到来自遥远祖乡的礼物,邹弟绿眼泛泪光,“收到英歌槌非常感动,这是我们两国之间一个很好的交流,很高兴能够一起传承英歌”。

同时,邓尧还带去了委托李俊浩在揭阳为韦俊杰量身定制的一套英歌演出服。“收到这个礼物我很高兴,让我更有信心练好英歌。”今年15岁的韦俊杰在当地是颇有名气的英歌舞者,大大小小的演出都有他的身影,他发现这套来自中国的英歌演出服,相比泰国本地的,手腕、脚踝处设计更加精巧别致,穿上练习英歌舞更加方便,他告诉南都记者,“比我原来的演出服更漂亮”。

收到礼物的三天,韦俊杰就穿上新演出服参加了帕那尼空县旧市场的英歌表演。据了解,每个周末,这里都会有英歌表演,这是当地政府和社区文化中心为了振兴经济而组织的以英歌为主题文化元素的文旅活动,以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购物消费。

据了解,12月17日前后,当地还将举办一场盛大的艺术节,为市民游客提供包括英歌表演、英歌化妆示范、当地美食、创意产品等丰富的内容,意在连接过去和未来,唤醒旧市场的活力。

相约明年在泰国见面

邹弟绿曾告诉南都记者,他们虽为华裔,但因祖辈移居泰国多年,已经没有与故乡的亲人来往,也从未来过中国。但是当跳起英歌舞,激荡的锣鼓声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刻,总提醒着他们身上有着华人的血统。他希望能亲眼见见潮汕本土的英歌表演。

12月7日晚,在邓尧的组织下,帕那尼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当地英歌队与广东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进行了一场线上视频交流会,双方均展示了英歌表演。

“普宁英歌队的表演很漂亮,而且动作很快很结实,比我们泰国的好。”看了李俊浩等人的表演,邹弟绿由衷感叹。韦俊杰也感觉普宁英歌队的表演动作更快、更到位。为此,在交流会后,韦俊杰和弟弟还专门模仿普宁英歌队的表演动作录制了一段视频。

李俊浩表示,为了能让泰国英歌队看到更加原汁原味的普宁英歌,他专门挑选了实力强的演员,并且自己亲自上阵。他也发现了泰国英歌与本土的差异,“他们的动作结合了普宁英歌的高抛直槌和潮阳英歌的横槌,跳得也很有气势”。此外,韦俊杰所扮演的拿着蛇形道具指挥队伍行进的角色,比潮汕英歌中的相同角色,在队伍中起到的作用更大。泰国英歌表演的主要指挥是拿蛇形道具的人,在水浒传中的原型是擅长飞檐走壁的石迁,而普宁英歌是“戴红须的头槌”带头,原型是大刀关胜。

“在异国他乡能把潮汕文化保留的这么好,确实不容易,他们不像我们这边有这样的传统环境,包括装备也更容易获得。”李俊浩非常欣慰,源自潮汕的英歌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在交流会上,帕那尼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当地英歌队都热情邀请李俊浩等人前往泰国见面交流。李俊浩告诉南都记者,他计划明年组队前往。他也留意到,虽然英歌在泰国已经传承多年,但由于没有成型的英歌服装道具产业链,因此购买较为困难。例如,在广东,英歌舞者有专门的鞋子,但在帕那尼空县,队员们都是穿运动鞋。因此,他将带上一批本地英歌服饰送给对方。

邹弟绿等人非常期待普宁英歌队的到来,并且也在商量挑选回赠的礼物。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东南亚速递
岭南文化海外新印记
广东非遗的海外踪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