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创观察|15年走出10上市企业,梳理南山的“硅谷经验”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2-12-14 13:35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办赛15年,走出707个获奖项目,孵化培育10家上市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企业,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区县级创新创业赛事带来的影响力吗?

1990年,深圳市南山区正式建区,用了31年创下了GDP从78亿元增长到7630.59亿元的发展契机,2021年,南山区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区(县)第一,连续9年位居广东省区(县)之首,综合实力连续5年位居中国百强区榜首。

截至2021年末,南山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4348家,占深圳市总量的20.7%;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087.62亿元;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15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3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530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辖区204家上市企业中,超过70%为科技创新型企业,123家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里不仅诞生了华为、腾讯、中兴通讯、迈瑞医疗等龙头企业,也涌现出了德方纳米、芯海科技、锐明技术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08年,由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横空出世,犹如平地惊雷一般,炸响了中国乃至于全球的双创领域,至此,一场面向全球的大型双创示范性活动和科技界“武林盛会”正式进入大众视野。2016年,南山区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2020年“双创”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片土地深耕发芽不断壮大。

随着盛弘电气、茂硕电源、金信诺、优博讯、三利谱光电科技、康尔国际控股、光峰科技、大疆创新、奥比中光、菲鹏生物、潜行科技等企业“明星”不断涌现,浓缩了深圳南山发展的“硅谷经验”的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服务创新创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800x533_63995f30d4936.jpg

800x533_63995f30d91e1.jpg

800x533_63995f30dad04.jpg

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服务创新创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没有“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意识的政府,当不好双创“服务员”

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生李屹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求学路,在获得罗切斯特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后,在美国硅谷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怀着对故土的热爱,及打造一家拥有原创性技术的中国企业的信念,2006年,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峰科技”)在深圳市正式成立,作为公司创始人的李屹任董事长兼CEO。2010年,在偶然的机会下,光峰科技报名参加了南山区科技创新局积极推广的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

当时,成立不过4年的光峰科技,还没开发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但在和专业评委就激光显示技术的交流中,李屹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念,这些从赛事中获得的优秀意见和建议,也成为了光峰科技后来发展的动力与宝贵财富。

通过“创业之星”大赛搭建的平台,光峰科技累积了大量的创业资源,并迅速发展壮大,赛后,南山区政府的助企政策“大礼包”的不断加码升级,也助力光峰科技进入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2019年7月,作为全球领先的激光显示科技企业光峰科技,成为首批上市企业登陆科创板,晋升为A股激光显示第一股,广东省科创板第一股,作为一家“技术立企”的企业。截至2022年上半年,光峰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及授权的专利超过2500项,获得授权专利超过1600项,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企业正常发展的时候,政府绝不打扰,企业有需要的时候,政府就在身边,做好服务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光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屹表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种较为理想的政企服务关系,也是光峰科技当下在南山区所处的发展环境。

这样的政企服务关系有什么特点?结合光峰科技的发展经验,李屹表示,一方面,南山区的领导和各个对接企业的部门都很懂经济、懂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规律办事,清廉、高效,这是特别适合创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一以贯之对辖区科研工作者关怀鼓励,坚持在政策上、资金上、产业空间上,给予光峰这样的本土创新企业大力支持,“特别对我们公司核心人才的子女就学、住房需求等,也及时给予了有力的保障,从各个方面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也使得我们可以心无旁骛的扎硬营、打胜仗,让光峰科技这样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能够在南山这片创业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李屹眼中,“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南山有着开放包容、奋斗务实的城市氛围,和一种安静的气质,“安静就是一种专注、一种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做事的坚定,没有那么多的外界干扰”,而这种安静正式无数科技研发型企业所向往且急需的。

800x534_63995f4d860b1.jpg

光峰科技今年发布了ALPD® 5.0技术(图片来源:光峰科技)

800x600_63995f4d94940.jpg

潜行创新研发便携式水域智能无人装备以及配件。



打造浓厚的双创氛围和资源优势,强势助推“种子选手”完成从0到1的孵化

与光峰科技的发展之路的一片坦途相比,另一家从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脱颖而出的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潜行创新”)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就面临着研发方向调整的挑战。

2016年,国内的民用无人机市场掀起“千机大战”,形成了大疆创新独占鳌头的局面,同年成立的潜行创新也是这场“千机大战”的众多参与者之一。

“当时在南山一个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参加路演活动时,评委对我们的空中无人机产品反响不是特别好,有的评委甚至投了反对票。”潜行创新常务副总裁周长根表示,而路演现场提及的水下机器人的概念,却得到了创投圈评委的高度好评,恰好当时有一名水下无人机专家加入团队,加上对水下机器人市场充分调研,团队更加坚定了转型的想法。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山创业企业,回溯潜行的成长历程,有一句感叹,如果不在南山,我们很难成长起来。”谈及公司的发展,周长根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在他看来,这场路演成为了潜行从“上天”转战“下水”的发展拐点,随后,周长根和他的团队取得了创新南山2017“创业之星”大赛的企业组一等奖,并成功获得天使轮的投资,解决了创业早期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创业之星大赛打磨了我们的创业思路,坚定了我们的创业方向,也获得了深创投等头部创投机构的认可。”周长根表示,对于潜行的发展而言,这场赛事毫无疑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南山区为潜行创新未来发展注入的“稳定剂”远不止已。

“南山区的最大优势是企业密度和人才密度,及因为二者带来的技术交融和创新的速度。从我自身的感受来看,南山区有着很好的创业土壤,非常前沿的技术方案,国际领先的科技人才和工程师,技术和思想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领域的快速碰撞和交融,能够更好地带动区域高科技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周长根介绍,潜行创新办公地不到1公里外,是大疆总部“天空之城”,10公里范围内均可对接无人机产品链的相关技术和供应链合作伙伴,换而言之,不出南山区就能够制造出一架完整的无人机。而南山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链和供应链,为潜行发展提供了影像、通讯、动力系统的驱动部件等技术资源与人才资源,产业链上联动共促,实现协同发展。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下机器人已经成为深入水下进行作业的重要工具,目前,作为深圳小型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代表企业的潜行创新,已生产制造出6代产品,完成4轮融资,海外业务占比约90%,公司产品被销往欧美、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营环境、育生态;吸人才、促就业;构链条、强创新;搭平台、提质量;优金融、润实体,多措并举之下,创新创业早已被打造成为南山区的“金字招牌”,而地方政府服务创新创业发展的“南山经验”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中被推广、学习。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编辑:戴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