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培育发展“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坚持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的深圳而言意义重大。
按照规划,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并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
抢抓先机谋划布局,立足优势抢占产业赛道
今年6月,随着深圳发展壮大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8个未来产业的系列政策措施发布,勾勒出了深圳各区相关产业的布局图,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南山区,将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4个,未来产业集群7个,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做好未来产业布局;着力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实现产业升级。
当前的南山区正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优势抢占产业赛道。
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打造方面,南山区先行一步。牵手Arm中国合作共建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破解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问题,助力深圳打通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链,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启动南山—华为鲲鹏生态建设项目,建设南山鲲鹏“一中心两基地”,加快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体系规划布局建设,打造全国鲲鹏产业示范区。
与此同时,作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引领区的南山,还坚持从政策、空间、人才等多个方面发力细胞与基因产业,着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探索设立开放式创新中心和专业孵化器,持续推进小分子药 CRO 公共平台、益诺思安评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细胞和基因产业的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以北科生物、赛百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和以益世康宁、源正细胞、宾德生物、达科为生物为代表的新兴企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观点——
“通过改革创新释放产业发展活力,给科研人才提供实现价值的创新沃土”
“创新密度大,各类科创企业云集是南山区领跑新兴战略产业赛道的最大优势,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显而易见。”中国(深圳)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表示,空间局限、产业发展成本高,在申请相关国家项目方面,南山并不处于“高地”,与此同时,相较与其他一线城市的创新强区,南山区还面临科研院所(力量)相对缺乏、获取优秀的科研人才上不占优势等现状。
想要弥补或消减这些竞争劣势,唯有通过改革和创新释放产业发展活力,给科学家和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实现价值的创新沃土。例如,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实现突破,将事后补助前置,在科创项目初期予以支持,在资金资助的力度上也可以进行提升,对创新创业的支持机制上可以进行探索和突破;链接龙头企业,搭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四链融合的平台,发挥高新企业的作用,以龙头企业、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再通过中小企业形成创新链,形成大中小融合互补的格局。
“可以在公共领域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譬如,开放更多的公共道路给让无人驾驶的汽车上路行驶,将出租车无人驾驶的运营在南山进行开发,让科技企业能一展身手。”曹钟雄认为,开放能给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订单的市场,科技创新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能在南山实现优先用、能用、肯用,推动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南山区先行使用,还可以带动其他区域逐步推广相关的科技产品使用,把南山打造成为全国科技产业的实验场,甚至成为科技创新企业营销平台和广告牌。”
“当好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者,加强高新技术向实体经济赋能的引导”
“南山区最大的优势是产业基础扎实,创新人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聚集,有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鹏城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从深圳在南山区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的未来产业可以看出,南山的创新基础十分雄厚。”深广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深圳市科创委创赛产业专家、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文先表示,南山在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方面已经有显著的优势,下一步可以加强高新技术向实体经济赋能的引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南山可以率先在这方面探索出创新的方案,保持领跑优势。此外,还可以继续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式资助’‘里程碑式考核’等项目组织实施方式,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和领跑。”在郑文先看来,当前,南山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比如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然面临“卡脖子”问题;整合国际资源、吸引国际人才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此外,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专家,郑文先表示,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2年提到建设鹏城自进化智能体,而这需要政、产、学、研各界的参与,“比如,政府和国企可以带头开放更多的场景,供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建设探索;企业可以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桥梁,一头链接新技术,另一头链接场景,让技术能够在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建设的相关场景中落地应用,技术应用后产生的收益又能够反哺给企业和学术界,不断鼓励产学研合作,形成良性生态闭环,让鹏城自进化智能体也能够成为新技术的实验田。”。
郑文先认为,而在深圳建设鹏城自进化智能体的进程中,南山区可以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一方面,利用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地的优势,依托完备的科技创新基础,承担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者的角色,引领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其次,面向实体经济发展,开放更多场景,为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发展提供跟多的实验田,吸引更多产学研力量参与其中,助力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发展;同时,继续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鹏城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研究和国际人才吸引筑牢基础。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