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起,事关居民退休后生活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符合条件的群众可自愿参加个人养老金业务。
个人养老金“开闸”已过半月,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70后”“80后”市民对于个人养老金反响比较热烈,而“90后”等年轻一族依然心存顾虑。
有研究数据显示,当前已有超过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规划问题。那么,个人养老金究竟是不是90后们的“菜”?年轻人到底有没有必要参加个人养老金?
日前,南都《湾区大钱进》特邀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进行连线对话,解读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于新世代群体的吸引力和点。
年轻人群体目前缴费比例仍不高
据清华大学此前一项针对国人养老准备问题的研究,目前已经有超过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规划问题,其中养老储备日渐受到中国年轻一代(18-34岁)的重视,储蓄率已从2020年的20%已上升至2021年的25%。
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公开数据发现,从个人养老金的市场反应看,年轻人群体目前的缴费比例并不高,真正付诸行动的并不多。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缺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投资产品。”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如是分析。
按照现行政策,90后群体或可能到2050年以后才退休。那么,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于90后甚至95后这个群体的最大的价值点或吸引力在哪里?高莺表示,投资的本质是牺牲当期效用换取未来更多的效用。对于个人养老来说,退休后收入大幅减少是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局面,因此针对个人养老进行投资是缓解这一局面的有效方法。
高莺认为,更早进行投资,理论上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准备,享受更长时间的税收优惠,税前收入也会享有更长时间的复利收益。与工作时间更久的人群相比,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于90后甚至95后群体来说,是踏入职场后推出的较为及时的优惠政策。
明算账:30年后或可以领到87万元?
按照现行政策,个人养老金是个人缴纳的全额积累,理论上参加的时间越长越划算,意味着参加人越年轻就越有优势。
不过,很多年轻人关心的问题是,参加个人养老金,未来的收益是否可观?
高莺分析,年轻人的投资年限远高于临近退休的人群,由于投资年限长,对市场短期波动的承受力相应也更强,开始进行个人养老投资的年份里,可以选择风险更高、潜在收益更高的产品,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承受能力的降低,投资标的的风险也可以逐渐下降。
她以全国社保基金为例,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8.30%,假设在30年的投资期限中,每10年的投资标的风险下降一些,假设年化预期收益分别为8%、6%和4%。按照当前每年12000元的额度,年轻人从现在起30年共缴费36万元,30年后,大约可以领到87万元。
可以选择持有锁定期更长的产品
当前,市民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选择的投资产品主要有四类:保险类产品、理财类产品、公募基金类产品和储蓄类产品。其中,公募基金类选择较多,颇受市场欢迎。
而对于“90后”人群来说,选择养老目标基金类产品作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品种有哪些优势?又有什么风险需要规避?
“养老目标基金是证监会针对个人养老市场在几年前专门推出的投资品种,根据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目标人群,又将养老目标基金划分为积极、平衡和稳健之类的细分品种,并分别设定了5年、3年和1年的持有锁定期。”高莺表示,到目前为止,全部养老目标基金约200只,首批个人养老金账户养老目标基金名录就包括了其中的129只产品,投资标的选择十分丰富。
高莺提醒道,在各个投资机构的相关平台上,都会根据投资者个人特征,有针对性的推荐相关产品,尽可能满足更多投资者的个人养老投资需求。通常来说,更年轻或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人群,可以选择持有锁定期更长的产品,以获取更高的潜在收益,反之,年长一些的人群,可以选择持有锁定期短一些的产品,以获取更稳健的潜在收益。
年轻人应接受“长钱长投”的理念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长钱长投”是海外国家比较成熟的投资理念。作为拥有12年海内外资产配置管理经验的投资人,高莺认为,欧美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长,对于投资者来说,长期与市场“磨合”之下,更容易接受长期投资的理念。
“而长期投资理念对于避免投资者受市场短期波动影响而出现如“追涨杀跌”等不理智行为有一定帮助。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尚有一段路要走,借鉴他国经验,我们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过程。”高莺表示。
既然“长钱长投”,那么12000元缴费上限,是否足够?按照《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每年12000的缴费额度,主要从考虑从保持适当补充养老保险水平以及体现增量改革角度来确定的。而对于提高缴费水平上限,当前也有不少来自市场的呼声。
对此,高莺认为,个人养老金缴费额度上限的设置,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思想,旨在让缴税人群中大多数的人能够享受的较实惠的税收优惠,同时避免给高收入人群过多优惠而产生税收漏洞。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这一缴费上限是有可能随着大多数人收入提升而提高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产品名称中“养老”字样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视频: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王文妍
编辑:王文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个人养老金“新时代”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