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12 月 17日,《迁流与永恒·眼界——吴小燕艺术作品展》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展厅开幕,展出吴小燕最新创作的20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月17日。
用线条表现“人生背面”
吴小燕是小燕画院创始人,也是广东省少儿艺委会委员、广东省陶瓷艺委会委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吴小燕在国内外组织策划了多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此次《迁流与永恒·眼界——吴小燕艺术作品展》,展出了吴小燕最近一年创作的20件最新作品,从“线条”的角度来解读时间和空间,采用“流体画”的实验性创作手法,是其绘画观念的又一次突破。今年这批新作品,她采用“线条”的观察视角,用“线条”来架构所有画面,“这个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由线条构成的,我们的人生也是由厚度、高度、宽度、长度等线条构成的,线条是我观察时间的一种角度。”吴小燕说。
之所以用“线条”来表现人生万物,灵感源于吴小燕今年的西藏之行。今年5月,吴小燕前往西藏,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自驾游西藏,在海拔5000米的土地上,极端环境中顽强求生的草木生灵震撼了吴小燕,从内心深处,她想把这种生命的伟大和壮阔通过画笔表现出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观藏族的民间织锦工艺时,发现奇特瑰丽的织锦反面,竟然是另一幅同样美丽的画面,长长短短的线条通经回纬,“这正是一种人生的隐喻,正面是看得见的人生,背面是看不见的人生。”在吴小燕看来,这种“人生的背面”尤其值得深入挖掘。
画展主题“眼界”体现中国美学
当天的作品展吸引了众多艺术评论家、艺术爱好者前来。市民被新奇的“流体画”形式吸引,和画家一同漫步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河里,一起探索宇宙之美,同时也在其创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奥妙无穷,进而获得新的生命能量。
谈及本次画展主题“眼界”,策展人之一、文化学者韩望喜对记者解释说,中国美学无过于“观照”之美,以何来观?以何来照?眼界与心境,“我观赏小燕老师的画作,她的眼界,就是以心照物。”而“流体画”的实验性创作方式,在韩望喜看来也与哲学相关,“普罗提诺认为世界是本体的‘流溢’而生成的,小燕老师的画,是以画写心,无数的线穿越时间、空间,穿越于无声的万千世界,灵魂的流溢何其震撼。”
导演李静评价道:“对吴小燕来说,马是自由对她的呼唤,是她生命奔放的全部。也许她所表现的,与画技无关,与所画之物无关,却有一种常人难以琢磨的意。”评论家李迁则独爱《红尘》这件作品,认为“画布上的归途,心猿意马是常人常态,天马行空则是艺术的神韵,被网络笼罩的马,活在幻想的草原,黄昏之下,何处是归途。”
文/图:谢湘南
编辑: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