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观察 |不止于展览,在深双里看见罗湖的“生”与“息”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2-12-19 10:41
19.jpg

如果把身体当成一种催化剂,如何与活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共鸣?

穿过约3米高差的钢楼梯及连桥,你来到大大小小的啤酒罐体中。地面由水磨石铺就,那是在东昌路一侧墙体混凝土中,掺入旧金威啤酒瓶破碎玻璃浇铸形成。

虫鸣鸟叫,风声雨声流水声,遍布E栋各个角落,有深圳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最北端等17个标志性场所的自然之音。酒花的香气、麦芽的香醇、蓝莓的酸甜,零落的彩色“机箱”里有虚拟世界的接口。

这一切都确定无疑地告诉你:欢迎来到深圳罗湖粤海城·金啤坊,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的主展场。自12月11日起,深双正式向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明年3月。在三个月的展期内,预计会有超过200场活动依次举办。


11_副本.jpg

主展场首次落位于罗湖

延续深圳人的城市记忆

深双主展场首次回归罗湖,选址粤海城原金威啤酒厂工业遗存,现为粤海城·金啤坊。

“来深圳,喝金威。” 1990年7月在罗湖投产的金威啤酒,曾陪伴五湖四海的来深建设者挥洒青春、追逐梦想,也深度参与着深圳人的日常生活,是代表罗湖区的重要城市记忆名片。

作为本届深双的“零号作品”,2012年,金威啤酒厂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2019年,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团队赢得设计竞赛,负责项目整体改造。改造团队自研究策划与改造之初就提出了“即地制造”策略。

在此工业遗存之内,参展人循多条线路解读深圳之根。“握手 302”的《城市风水轮流转》以大型装置挖掘罗湖潜在的城市化故事和未来想像,将艺术与城市历史联结。

“一树 Arbre”以蓝晒和影像漂流为双翼,结合艺术家创作与工作坊行摄的不同维度,由艺术家联同公众观察、表达,找寻自我与附近的联系。

杨心源、曾佳豪、房林蒲的《游移》以抽象的艺术创作平移一个罗湖人对身份认同的思考。而冯宇、挪挪、曲菲团队的《罗湖一念》则以罗湖与金威为经纬,凭声音、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媒介,枝蔓此间居民与生俱来、共同成长的家园,身体与精神的安放之所。

此外,作为本届深双三大专题馆之一,罗湖馆以“桥接:湾区枢纽,万象罗湖” 为主题,以四个重要城市更新片区为题材,“桥接”罗湖多个维度:空间与地理的、历史与未来的、宏大与个体的、城市与自然的。

“我们通过展览将原金威啤酒厂转化为一个艺术与创新的公共场所。这并不会替代原有的工业记忆,而是叠加了新的文化基因。”总策展人之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者鲁安东认为,罗湖应该被视为一个有自身记忆、有独特基因的场所,但罗湖的未来未必是一种怀旧的乡愁,它可能提供一种全新的面向科创产业的丰沃土壤,有很多可想象的空间。


13_副本.jpg

有酒有咖有茶有故事

工业遗址再生与商业交叠融合

作为深圳老牌的商业和消费中心,罗湖承载着太多独属于深圳人的品牌与消费记忆。而在本届深双主展场中,消费与品牌也成为了与展览流线紧密交织、甚至展览本身的一部分。

虽然距离1985年建厂已过去近40年,但保留的老金威啤酒厂酿造设备仍闪烁着光辉。工业的硬朗与时间的柔软在这里交织,诉说着创新与传承的故事。

曾经是大型工业化啤酒生产的发酵车间里,引入了一家践行低碳循环理念的微型啤酒厂“老爷鲜酿”。从工啤到手工鲜啤,曾经陪伴深圳人奋斗的“老金威”,这份独特的“深圳味道”,以更“原始”的形式回流。消费者除了继续“干杯”,还可以现场体验啤酒酿造过程,并且参与定期举办的大师工作坊实践教学课程、社区沙龙活动等。

除了酒,还有茶和咖啡。城憩茶宴by“无杂”联名深双,设计了一款9.9元的公益茶师杯,在三个月的展期内,消费者带上茶师杯就能免费喝茶。此外,杯子的收益将全部回馈茶山建设、捐助茶学院特困生。

报告厅的门口,是一家“旅行者的移动咖啡馆”。主理人JO和DY相信,每个场地在建造之前,就已经存在一定的能量,试图以最小的人为干预将这种场地的能量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的空间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深双主展场所在地正是罗湖的“水贝布⼼片区”,素有“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的美誉。创新是高附加值型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也是推动罗湖黄金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未来首饰实验室团队利用废弃的啤酒厂罐子回收改造的展览装置,展出可持续性理念的主题首饰作品。“疯狂的首饰”展览提供国际现当代珠宝首饰设计与艺术的多元化创作与研究视角,为珠宝与首饰行业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灵感。

罗湖正在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加快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是关键。

紧邻本届深双主展场的正是将于12月24日正式开业的深圳首个天河城。约12万m²体验式现代综合购物中⼼、约 3万m²屋顶花园、约1.4万m²深圳啤酒艺术公园……作为全国首个购物中心与工业遗存的双业态组合商业项目,天河城将以“深圳品质生活中心”为定位,打造集餐饮、购物、娱乐、体验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多元化购物中心。

“没有围墙,两边人流完全开放。我们在一个学术氛围里去做商业,同时又有当代艺术的一种融合性在其中。”深双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宇星表示,通过工业遗址的再生与商业交叠融合,让展览可以跟鲜活的城市、日常生活发生更紧密的联系,这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的一种新的业态组合。


12_副本.jpg

制胜世界级科技城3.0时代

在“生”与“息”中认知罗湖

九片两三米长的“花瓣”,散落在展场的各个地方,舞蹈演员通过不同的肢体表演将“花瓣”聚集到一起。

这一幕发生在18日晚深双开幕周盛典“万物共生”的演出中。演出通过聚合成为完整形态的过程呼应本届深双的主题“城市生息”,即人与万物的和谐共生,通过城市汇聚力量,也通过城市包容多样的价值共存。

深双不止于展览,也是一块有关城市发展的新思想试验田。

“新旧杂陈在一起是城市生息最有价值的地方。”鲁安东认为,未来的深圳应该看向罗湖,看历经沧桑的罗湖如何在“生”与“息”中,寻找到更好的通往未来的道路。

与许多城市更新项目不同的是,金啤坊城市更新项目没有采用“大拆大建”的模式。是深圳第一例在工业遗存保护中,将拆除重建与综合整治模式融为一体的复合式旧工业区更新项目。

自该项目2012年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以来的10年时间里,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匠心独运,采用“拆除重建+工业遗存保护”的新模式,规划保留了工业遗存用地和啤酒文化特色设施,兼顾产业转型升级与工业建筑保护利用,打造极富特色的工业文化创意空间,形成新的城市名片,守护城区人文历史与产业发展记忆。

罗湖该如何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张宇星认为,作为改革开放的策源地,罗湖最大的价值和自信在于拥有丰富的特区“遗产”,不仅有包括国贸、东门等大量的地标空间,还有悠久的历史故事尚待挖掘。“罗湖应该走一条基于遗产保护活化基础上的高度精细化的城市更新道路,紧密结合信息时代,通过城市事件引领的方式完成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与再造。”他说。

老城更新,不但要在空间上做到“城市上建城市”,更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对标国内外,东伦敦科技城、纽约哈德逊滨水区、新加坡滨海湾等世界级科技城,北京、武汉、杭州等诸多国内老城市,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同频共振”。

鲁安东认为,罗湖要利用其记忆场所创造新型的城市空间,比如东伦敦科技城由传统工业区向“迷你硅谷3.0”的成功转型,本届深双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东伦敦科技城成功的关键一点就是,打造“生活环境+创新环境”的模式,是建立在自下而上的艺术化更新,自上而上的创意化改造,以及围绕产业软环境打造的多重叠加基础之上。

深双代表的是一种可能性。市民的参与,问题的提出,埋下一颗种子,抽枝发芽。

“展览即实践。”都市实践研究总监吴然视展览为一种触媒手段,探讨一种社会建构,寻找并发挥当地人的能动性,重新搭建地方精神,本土创造力与执行力。

城市属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物质资本的配置和空间品质的提升应当注重身份差异、价值观的不同所产生的多元化、多类型的需求。

罗湖是什么?从村落墟市到国之门户、开放之窗,嫁接之树千花百果恣意烂漫。暮然回首,依旧万般模样。


采写:南都记者 林敏儿

编辑:柴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