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数据二十条”:构建10大关联制度,强调流通、安全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2-12-20 16:31

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如何?“数据二十条”有何关键词?提出构建什么与数据相关的制度?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815亿元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815亿元。其中,数据存储市场规模达180亿元,数据分析市场规模达175亿元,数据加工市场规模达160亿元,是最主要的三大模块。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整体将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

微信图片_20221220145831.jpg

据《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2022)》,数据要素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在2021年分别为14.7%和0.83个百分点。总体来说,数据要素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率呈现持续上升状态。而从数据要素的贡献度来看,2019年略有下滑,随后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数据要素对GDP贡献度仍呈现上升趋势。

报告指出,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数据要素对GDP的贡献仍处较低水平,数据要素的经济贡献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数据二十条”出台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单独列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构建了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4项制度,共计20条政策措施,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数据二十条”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提及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包括“流通”“安全”“交易”“使用”“制度”“机制”等。而且多数与数据直接关联,例如49次提到 “流通”,48次提及 “安全”,46次提到 “交易”,36次提到 “制度”等等。

微信图片_20221220162412.jpg

*图中词语字号越大表示提及次数越多

梳理可见,“数据二十条”在数据关联制度构建上,重点提出要建立9大制度,包括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建立数据要素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合规公证、安全审查、算法审查、监测预警等制度;建立健全数据流通监管制度。同时,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

微信图片_20221220145902.jpg

具体而言,数据产权方面,提出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流通交易方面,提出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和监管规则体系,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有序跨境流通机制。收益分配方面,提出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安全治理方面,提出创新政府数据治理机制,压实企业的数据治理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表示:文件的出台有助于开启企业“逐数兴业”新蓝海,创造出一个万亿级大市场。数据加工使用、相关各类软硬件本身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可以带动形成新产业,创造大量就业,带动科技创新,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唐静怡 袁炯贤

设计:何欣

数据来源:《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2022)》、央视新闻等公开媒体报道

编辑:唐静怡,袁炯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