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52年红色收藏,韶关71岁老党员开起货仓式博物馆

南方都市报APP • 探粤
原创2022-12-20 17:14

“想通过这些展示出来的红色文物,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年过古稀的张明海缓缓诉说着他的愿望。

在韶关市浈江区168大厦的楼层里,隐藏着一个货仓式博物馆,里面保存有近百年的红军服装、绣在布匹上的入党誓词、中国革命军使用过的收发报机......数万件红色藏品凝聚着71岁馆长张明海大半生的心血。

红军时期服装.png

红军时期穿的蓑衣。

横跨半世纪,收集20余万件藏品

今年是71岁的张明海入党的第48周年,退伍的49周年,搞收藏的第52年。这位老党员、老军人将他一生的积蓄都投入到红色收藏,如今他收藏有20多万件藏品,其中包括数万件红色文化物件。“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的每个博物馆馆藏不能低于300件,我可以开到20多个博物馆”,张明海打趣道。

张明海与收藏的缘分要从他19岁时说起,那年他在部队当通讯员,负责把接收到的书信和报纸刊物送到战士们的手上。“看到书信上漂亮的邮票就动了收藏的心思”。19岁时的喜欢他坚持了半个世纪,经过几十年的收藏积累,张明海现在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红色文化研究会的会员,还曾经担任过韶关市收藏家协会的会长。

2014年是张明海入党40周年,他在建党节当天向市民免费开放筹备了许久的红色博物馆,给自己多年的收藏生涯交一份答卷。经过3次搬迁,2021年,张明海将他的藏品搬到了168大厦三层,打造了1500多平方米的货仓式博物馆。由于藏品众多,该馆只接待小团体进行参观。据介绍,这家货仓式博物馆8年来共接待超两万人次参观。

勋章、军旗、文献......红色文物述说伟大精神

张明海将红色文物根据使用的时间和历史时期分门别类,放在博物馆的十三个展示房中。展示房的类别包括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中华苏维埃和中央红军文物、国共合作时期、苏维红军时期文史资料室、古代文物等。文物的种类包含了不同时期的服装、文献资料、债券股票、勋章军旗、武器等。

“这块布上是女红军一针一针绣出来的火线入党的誓词”,张明海指着保存在玻璃柜中的布匹介绍着当年的历史,“当时用一根树枝挂起这块布,同志宣誓完就可以火线入党。”在当时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红军还是会带着装传单的箱子,贴标语,发传单,介绍红军的宗旨、性质、任务及有关政策等。“这个箱子是用来装传单的,那时候我们的红军很重视宣传工作。”经过时间的洗礼,箱子虽然有些破损,但却依然能传递出当年红军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2926x1648_63a1636c6fe85.png

2926x1648_63a1636be13c8.png

积极与外界合作,让更多人聆听文物故事

近年来,张明海积极向外展示自己的藏品,寻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不仅是为了让藏品有个更好的“归宿”,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能看到这些红色历史物件,了解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张明海主动在年轻人多的地方开设展览。他曾在韶关市图书馆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展示,也收获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感动。当时有一家四代人特意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新丰县开车来参观,一家四代人站在毛主席像跟前合影。还有东江纵队、新四军、八路军战士们的后代特意跑去参观,看到张明海的收藏之后主动询问能否将长辈们的物品交予他保管收藏,放心地对他说:“放在你这里保管,影响肯定会很大。”

东北抗日联军时期的鞋子.png

年过古稀的张明海经历了时代变革和发展,他作为老党员觉得有义务把党的光荣传统坚持下去,并且传承给下一代。“我要让这些文物来讲故事,教育青少年,让他们知道我们老一辈那种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教他们一定不要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打来的江山。”

张明海在介绍自己的藏品.png

张明海在介绍自己的藏品。

张明海将几乎一辈子的积蓄投入到了他所爱的文物收藏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由于没有专业博物馆的保存环境,保存了将近一百年的红军服装、军旗、皮包等没办法得到密封式的保护,一到回南天时就会滋生霉斑;博物馆的人工、水电、场地费等每个月也要花费他不少的费用。

张明海开始积极寻求各界的帮助,以便更好地保存这些藏品,表示如果遇到像他一样“把藏品当宝贝”、或者条件更好的博物馆,会捐赠出去一部分藏品;有什么展览需要展出这些红色藏品,他也会积极捐赠和借阅,让这些红色藏品被更多人看见,讲述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历史,讲述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故事。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罗清峣  见习记者 鹿筱悦

编辑:杨赠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