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乔伊斯一样,纳博科夫首先是位诗人。他对写诗的痴迷开始于十五岁的夏天,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写下几千首诗。第一部小说《玛丽》于一九二六年发表,纳博科夫跻身伟大的现代主义者之列,他彻底革新了小说,令其蕴满诗性。与此同时,他依然在写诗,虽然数量不如早期,但其趣味与个性足以弥补这一缺憾。这些诗与他的小说有同样的思想、主题,相得益彰。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纳博科夫诗集》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纳博科夫诗集》,这是纳博科夫诗歌作品中文世界首度呈现,收录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近百首诗作,跨越了他五十九年的诗歌创作生涯,包括纳博科夫现存最早的作品《音乐》,容量堪比短篇小说的长诗《大学诗章》,以及由其子德米特里翻译的首次面世的新译。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他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为他在文学史上赢得盛名。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是从诗歌开始的,他不仅写作了大量俄文和英文诗作,还将抒情的冲动注入了小说,令其蕴满诗性。《纳博科夫诗集》收录的近百首诗作跨越了他五十九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
该书由国际纳博科夫协会主席托马斯·卡善撰写长篇导言,他结合纳博科夫的生平的作品,详细分析了作者的诗风特征和创作历程,对理解纳博科夫的诗作大有裨益。诗集中收录的俄文诗由纳博科夫之子德米特里翻译成英文,德米特里是位杰出的译者,曾与其父合作翻译大量俄文小说。
纳博科夫一面在开拓文采如诗的小说,一边也在尝试将故事带入诗中。容量堪比短篇小说的长诗《大学诗章》讲述了诗人与一位姑娘的罗曼史,《俄罗斯诗歌的黄昏》记录了客座教授在女子学院里的一场讲演。这些诗作别具一格,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理念。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前言/序言
像乔伊斯一样,纳博科夫首先是位诗人。在自传《说吧,记忆》 (一九六七年)里,他告诉我们,“狂暴的写诗的痴迷最初将我攫住的一九一四年的那个夏季”。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写了几千首诗。多年后,他曾带着几分温柔几许厌嫌忆起这些诗。在一九七〇年结集的《诗与题》的前言中,他写道:“半个多世纪前,少年的我‘泻’出那些诗……离奇的常态。”b这些早期诗歌大多未曾见诸报章,虽然在纳博科夫一家还在俄国时,曾有几首诗收入了他在一九一六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诗集》 [Stikhi])。一九一八年,又有几首诗编入他与校友安德烈·巴拉绍夫的合集中。十月革命后,一九一九年,纳博科夫一家流亡西欧。不过,纳博科夫并没有中断写诗,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二年,他先在剑桥读书,随后至柏林与亲人团聚,在那里,俄罗斯流亡文学方兴未艾,纳博科夫投身其中。在当地的俄文出版物上,纳博科夫为自己的诗找到了发表园地,个中尤以他父亲创办的面向寄居柏林的俄国流亡者的杂志《舵》为最;随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他的三十六首诗集为一册,书题《一簇》,另外一百五十六首诗则于一九二三年一月结集为《天路》。
一九二六年,第一部小说《玛丽》发表后,纳博科夫诗作数量明显减少,他的抒情冲动很大程度上注入了小说。毕竟,纳博科夫与詹姆斯·乔伊斯、马塞尔·普鲁斯特、塞缪尔·贝克特比肩而立,跻身伟大的现代主义者之列,他们彻底革新了小说,令其蕴满诗性。其实,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俄文小说《天赋》 (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以连载形式刊出,一九五二年定稿出版),这部虚构的半自传作品,讲的就是青年诗人费奥多尔成功转型为小说家的故事。不过,一九二六年后,纳博科夫依然在写诗,量不如早期多,但其趣味和个性却足以弥补这一缺憾。这些诗与他的小说有同样的思想、主题,相得益彰;其实,纳博科夫这些新的诗作中很多都与他的短篇小说一起收入了一九二九年出版的诗文全集《乔尔布归来》。
《乔尔布归来》出版后,直至一九五〇年代,纳博科夫方有新诗集梓行,薄薄两册:一为一九五二年刊行的《诗集(一九二九至一九五一)》 (Stikhotvorehiia 1929—1951),计有十五首俄文诗,包括写于一九三〇年代末至一九四〇年代初的一组重要的长诗;一为一九五九年问世的《诗集》 (Poems),收录纳博科夫一九四〇年赴美后写作的十四首英文诗,其中绝大部分最初发表于《纽约客》。这十四首诗后来编入一九七〇年付梓的诗集《诗与题》,纳博科夫还为该集选译了三十九首自己的俄文诗。最后,一九七九年——纳博科夫辞世两年后——他的又一部俄文诗集出版,书名简单地题为《诗集》 (Stikhi)。除却收录一九二五年至一九四五年间创作的重要的俄文诗外,该集还辑入了一些早期诗,有的之前未曾发表过。
【书摘】
溜冰人
他曾请位缪斯教他溜冰,
着冬装的特耳西科瑞——瞧:
他露出额头,穿着黑色马裤,
胸前奖牌的金辉熠熠燃烧。
他回旋,匪夷所思的冰鞋
的闪电如钻石般瑰丽
滑出弧线,如星,拓开
绚丽的花的图像。
于是,在那紧致、丝滑的冰上
勾勒出一朵向日葵。但且慢——
我可曾,伴着那悠扬的口哨,
穿着诗的溜冰鞋蓦地滑回你面前?
我遗下一个孤零的字句描摹的身影,
一朵瞬息开谢的花,由墨水绘成。
然而,明天,垂直的、缄默的,
雪花飘落,点染那刀痕纵横的溜冰场。
蝴 蝶
……从远处你就可认出燕尾蝶,
认出它晴朗的、热带的美:
循着绿草萋萋的山坡它猛冲而下
栖止于路畔的蒲公英。
我网兜摆荡,棉布沙沙作响。
哦,黄色的精灵,你那般颤抖!
我担心撕落它贝齿似的小小边穗,
它黛色的,纤细至极的尾。
或者,偶尔在飞满金莺的公园,
在某个幸运的正午,炎热多风,
我将在芬芳里沉醉痴迷,
我将站在颀长、蓬软的丁香前,
深红间浅红与苍穹的湛蓝
比美辉映,
而,悬缀在花丛间,悸动着,
燕尾蝶,金翼的访客,渐染醉意,
而,目醉神迷地,风摇曳
在蝴蝶与馥郁的花丛间,
你瞄准,但是枝柯横斜,
你挥动——倏然间它没了影踪,
将网兜从里向外翻转,
唯有几茎折断的花冠飘坠。
天 蛾
悠长的雾色的黄昏,
我悄立,如在默祷,
年轻的昆虫学者,
在忍冬花畔,
多么渴望,不经意间,
在花丛中一顾
那迥出尘寰的斯芬克斯!
蓦地一颤——我看到了它,
在某个角度我撞见了它,
魔怪已被我
薄雾般的网缠住。
(摘自《纳博科夫诗集》)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