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南海区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代表中共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回顾了一年来南海各项事业发展成果,并对2023年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全面落实’1114’工作体系,稳预期、强信心、抓落实,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努力开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新局面。”顾耀辉强调,南海要结合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持之以恒深化落实“1114”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海实践。
2022工作总结:
稳住经济大盘,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3%以上
上午9时,大会在南海影剧院开幕。顾耀辉向大会作题为《只争朝夕抓落实 踔厉奋发向未来 努力开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指出,一年来南海聚焦聚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坚定不移抓改革、促转型,大力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推动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南海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营造良好经济社会环境。全力稳住全区经济大盘,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3%以上,国有工业用地出让面积为去年的3.5倍。深化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系统集成推进10方面30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地券”“房券”“绿券”政策体系,大力推动土地腾挪归并,整备连片产业用地8600亩,集约农用地1.13万亩,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1.2万亩。
围绕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发展,一年来,南海“七湖三湾一站一园”规划建设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总额首次超千亿元,引进3个超百亿元项目,累计引进院士项目达到32个,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新认定隐形冠军企业39家,高企数量突破3600家,获省政府质量奖“双唯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超2万个,区人民医院新院全面开业;启动“水上南海”发展计划,成功举办大地艺术节,全区上下形成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的强大共识。
一年来,南海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全域“创熟”,建成“1+7+N”10分钟党群服务圈。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四个“必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海实践
报告指出,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南海要结合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持之以恒深化落实“1114”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海实践。为此,南海提出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锚定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目标不动摇。“活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体现,也是南海发展最鲜明的特质,南海要把科技和文化作为核心动力,汇聚更多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和年轻人,充分激发各类要素的参与度、活跃度、贡献度。
二是必须扭住省城乡融合实验区建设平台不松劲。报告强调,实验区主题是城乡融合发展,带动的是南海各领域发展转型;突破口是土地制度改革,撬动的是南海各方面改革创新。实验区作为南海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总平台,与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南海要自觉扛起为全省先行示范的责任担当,更加主动把实验区建设平台用好用活,以系统性思维、创造性张力推动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发展动能变革、要素配置变革、城乡品质变革、治理模式变革,不断开辟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三是必须紧扣抓改革、促转型主线不偏向。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上下贯通、多部门协同的“集成式”改革,系统破解南海遇到的结构性、质量性问题。同时,必须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在深化改革中更好推动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四是必须坚定城产人文融合发展路径不停步。如果把南海比作一个生命体,城就是“骨骼”,产就是“肉体”,人就是“血液”,文就是“灵魂”。南海要保持发展活力,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通过“城产人文”的深度融合,实现要素间的相互赋能,从而产生聚变效应,加快形成高能级的城市、高层次的产业、高效能的治理、高品位的文化,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的梦想之都、活力之城。
狠抓工作落实:
五个“坚持”,开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新局面
报告指出,南海要全面落实“1114”工作体系,稳预期、强信心、抓落实,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努力开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新局面。为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强调,2023年要树立狠抓落实鲜明导向,具体做到五个“坚持”。
南海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现代化建设新动力。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打造一批标志性改革品牌,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省实验区建设的战略支点推进,全面深化产业转型、国资国企、行政管理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紧密对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动一批创新资源、重大项目落地,全方位融入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深化广佛全域同城化,强化三龙湾南海片区、广佛湾、广佛青创城等重点平台先导作用,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引进一批“两高四新”外资项目。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焕发城乡融合发展新活力。其中,集中资源力量进行攻坚,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批优质项目,支撑“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各片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5个万亩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发展薄弱村居精准帮扶。全面提升生态品质,以绿美南海生态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优化林分、优美林相。深入实施全流域大兵团强统筹分层次治理。
聚焦产业发展,南海将坚持制造业当家,焕发产业转型升级新活力。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支持季华实验室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仙湖实验室创建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科创平台对接需求、联合攻关,以科技力量助推产业转型。重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产业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引育力度,推动科技文化双向融合,催生更多“科创+文创”新场景新业态。同时,全力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高地,在数改智转、“工业上楼”、“两业”融合上下更大力气,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开展全链条精准招商,创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全力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深入实施“万企万亿”计划,推动涌现更多质量标杆、隐形冠军和行业领军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商协会改革,深化相对集中审批改革,深入开展“三走”工作,携手企业共抓机遇、共渡难关、共赢未来。
在基层治理方便,南海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焕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聚焦破解“政府干、群众看”难题,以“三引三管三提升”为总思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具体要突出“引”的力度,做实党建引领,做细文化引航,做活志愿引导;拓展“管”的深度,实施经济社一级“有为书记工程”“先锋社长工程”,推进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岗”制度,开展农村“三资”上平台、“分光吃光”现象专项整治;增强“提升”的温度,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空天地”一体化治理体系扩面提效,深入开展文化涵养、科学素养、美学修养提升行动。
围绕文化高质量发展,南海将坚持文化自信自强,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着力构建“三带三区”发展新格局,打造“最岭南”的人文城市。用好醒狮、龙舟、功夫等传统文化符号,打造有特色、有故事、年轻化的城市IP。推进“水上南海”发展计划,启动水上巴士,高水平建设桑园围水脉。持续举办大地艺术节,吸引更多艺术人才、艺术项目落地南海,推动乡村美术馆、乡村艺术馆、乡村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走进村庄街巷。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打造区级文旅发展平台公司,培育一批新商业孵化器,引进专业运营主体,完善文旅产业发展生态。
“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动起来、干起来、赛起来。”顾耀辉号召,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敢”字当头,铁下心破难攻坚,豁出去干事创业,不断涵养宽广胸怀、真挚情怀和人文关怀;坚持“干”字为要,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严格落实“一月三问”工作机制,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坚持“实’”字托底,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做“赤脚医生”、 少搞“专家门诊”,多干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锦上添花的事,以实干实绩彰显雄师担当,努力开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新局面,为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关婉灵 通讯员南宣
编辑: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