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的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国内首座高速公路水下互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在穿云破海、踏浪伶仃。
目前,深中通道岛隧、桥梁工程双线并进,东、西人工岛、沉管隧道等关键控制性工程均取得重大突破,有序推进。到2024年,这条长达24公里的“黄金通道”,将以桥岛隧结合的方式,“飞跃”海上天堑,“缝合”珠江两岸,“激活”湾区经济。深中通道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重要交通纽带,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届时,从深圳到中山将由以往的2小时缩短为30分钟,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将真正进入“1小时生活圈”。宝安正以“湾区之心”的全新定位,引领着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
国家战略赋能,宝安放大优势抢占先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前海“扩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继落地,宝安被层层“圈中”,特别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对深圳都市圈范围进行调整后,宝安一跃成为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极和深圳都市圈核心区,同时集拥大湾区地理核心的区位优势、深圳工业基本盘的产业优势、前海合作区“扩区”的政策优势以及珠江口东岸50公里黄金海岸线的地利优势四重优势于一身,蝶变为大湾区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创造活力、最能承载未来的“创新雨林”“发展沃土”。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高标准和发展愿景,结合宝安与广州南沙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横琴新区等城区协调联动、融合发展所需,宝安在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并在今年召开的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上部署了“422133”发展主框架,主要内容包括做实四大制造业片区“基本盘”、打造两大总部“根据地”、做强两大中心区“主引擎”等,旨在迅速塑造发展新优势,奠定宝安身居湾区之心、引领湾区之先、挺立湾区之巅的坚实基础。
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表示,宝安要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品质发展,各片区串珠成链、扩线成面,将推动宝安空间重组、格局重塑、定位重构,为深圳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攀升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黄金内湾战略的实施,给予宝安前所未有的机遇,宝安位居湾区核心的区位、联通湾区的交通、协同湾区的产业、面向世界的开放,都是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宝安从空间规划着笔,精准对标湾区发展所需,提出了三大空间规划战略,全力推动辖区资源禀赋全面服务湾区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40多年来,宝安的空间价值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在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以及前海“扩区”等战略中,宝安要把握好制造业基本盘、现代服务业基本盘、大交通基本盘等三大基本盘优势,做好充分准备“领湾向未来”。
深中通道建成,宝安勇担湾区发展支撑极
宝安是深圳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形成了全国唯一的“空港、海港、高铁、高速、普路、地铁”六要素枢纽型大交通体系,是深圳连接湾区最重要的枢纽。其中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
纵观世界湾区的形成历程,能够发现一个共通点——湾区的发展与桥梁密切相关。在湾区密密麻麻的交通网络中,深中通道将是未来大湾区东西两岸最高效连接的通道,对未来湾区的区域价值重构起到关键作用,而深中通道深圳端出口正在宝安。
2024年后,深中通道建成,深圳向西拓展的通道将被彻底打通,珠江口沿岸的区域交流将形成闭环,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将在珠江口沿岸自由流通,宝安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横跨珠江入海口的广深沿江高速上疾驰,向西展望,货轮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川流不息,一片欣欣向荣;举目向东,机场的航班起起落落,大大小小的工业区星罗棋布。根据宝安区重大空间发展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兼具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深港合作概念的核心区域——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
“宝安本来就是深圳的制造业大区,拥有机场、港口、会展中心、高铁枢纽,深中通道也即将建成,交通优势可以辐射到整个大湾区。我们合作区就是要充分发挥宝安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依托临港、前海政策优势,推动香港先进技术转化落地,从而打造对外开放、服务香港的最前沿阵地。”宝安区福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许琳表示。
2021年,宝安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贡献了深圳近一半的工业增长。当前宝安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国高企业”)6759家,今年年底,宝安区国高企业将突破7000家大关,约占深圳市总量的1/3,连续6年高居全国县区级第一,经济增长活力强劲,蕴含着巨大发展潜能。如今的空间发展战略组合了土地统筹、城市更新等多种手段,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规划中的四大先进制造业片区,极大保障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将夯实深圳乃至大湾区的“高精尖”产业根基。
“黄金内湾”共建,宝安打造汇聚高端要素平台
“在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东西两岸各有侧重,但在科技、资本层面,东岸暂时处于领先与主导地位。”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说,“东岸是‘黄金内湾’发展的重心,宝安又处于东岸发展的中心。”
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副总规划师张一成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说,宝安作为深圳产业强区,位于“黄金内湾”核心地带,空间地理位置优越,大型基础设施完善,对内对外联系方便,这个空间基础条件在“黄金内湾”中得天独厚,绝无仅有。
先天的地理条件,注定宝安时刻处在区域共建“聚光灯”下,一举一动备受关注。融入“黄金内湾”共建,宝安将进一步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全面扩大改革开放。对此,大公坊iMakerbase国际加速器CEO丁春发满心期盼,建议宝安加强国际人才服务窗口、国际化街区建设,持续打造一系列汇聚国际人才、国际高端要素的创新创业平台。
今年以来,坚定坚守制造业立区之本,攻坚“422133”工作主框架,宝安接连发布《宝安区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若干意见》《宝安区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一系列硬措施、硬红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企业腾飞,让市场主体收获满满“获得感”。
在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机遇赋能及“共享创新”的浪潮推动中,宝安区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大大帮助企业增强了内生动力。王守睿表示,宝安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共享研发攻关、产品检测等创新资源,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集中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据悉,宝安现已建成各类产业创新平台540个,今年开展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3项,中小企业集群贡献了全区80%以上的专利、96%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产业创新的“生力军”。
文:刘诗豪
*推广*
编辑:刘贤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