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秋圆 发自北京 在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介绍《“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透露,继重庆、成都、广州、郑州、昆明等第一批支持的15个城市后,将再有一批城市获得来自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真金白银”的支持,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当前,我国存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存在“东强西弱、城强乡弱、内强外弱”的情况。针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问题,会上,张大为指出,综合交通网络是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在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形成“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和世界级港口群,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完善、“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现代物流发展。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综合交通网络还存在布局不够均衡、结构不优的情况。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
张大为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总纲,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全面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是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到2025年,推动基本消除普速铁路瓶颈路段,“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国道质量进一步提升,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出疆入藏、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加快完善,进一步畅通强化经济板块联系的主动脉。
二是加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升西部地区铁路覆盖度、干线公路畅通性。增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对外通道能力。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工作,建设便捷高效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渠道。
三是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立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关键节点城市,“以点带面、以硬促软”推进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建设。今年,确定了重庆、成都、广州、郑州、昆明等第一批支持的15个城市,安排车购税资金支持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重点项目等建设,有力提高了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2023年,我们将再支持一批枢纽城市建设。
四是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深入实施《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智慧物流枢纽、网络货运等方面推出一批重点标准。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构建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提升交通物流信息动态监测和调度指挥功能。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提出自2022年起,将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在城市方面,优先选择6条主轴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枢纽,以及位于大陆桥走廊、西部陆海走廊等涉及西部地区走廊、沿边通道上的枢纽,并鼓励2个及以上城市联合申报综合货运枢纽。
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名单,分别为天津、石家庄,济南、临沂,宁波、金华,厦门、福州、泉州,广州,郑州,武汉,重庆、成都,昆明。
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名单(按照行政区划排序)。
此外,在资金分配上,采取“奖补结合”方式,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予以支持。奖补资金按照每个城市原则上不超过15亿元、每个城市群原则上不超过30亿元控制。实施第一年按每个城市5亿元的统一标准予以补助(城市群补助总额按10亿元上限控制)。据福建日报报道,近日,财政部下达首笔补助资金2亿元,支持厦门、福州、泉州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建设。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