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梁思华 1月6日,广州开发区“工业快批10条2.0”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工业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简称“工业快批10条2.0”),从流程优化、精简提速、保障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十条措施。
据介绍,“工业快批10条2.0”涉及8个审批事项集成式组合、4个流程环节系统性再造、订制审批服务和区块链数据共享赋能审批服务升级等方面升级,将进一步推动工业项目快批、企业快建、快投产。
1月6日,广州开发区“工业快批10条2.0”新闻发布会举行。 摄影 南都记者马强
环评和排污许可同步办理
可让工业项目实现提前3个月投试产
康方药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自主研发的领军企业,新筹建的年产1680万瓶(10mL瓶)单克隆抗体药建设项目坐落在广州开发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是生产抗体药物的重要载体,获评2022年度“杰出投资促进项目奖”。
该项目筹建负责人表示,由于生产工艺需要,项目在筹建前期就遇到了办理环评及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多、衔接要求高的问题。且由于对相关政策技术了解不深入,工期又十分急迫,按照以往建设经验,需要耗时2-3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环评报告编制和排污许可申请。
对此,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单宁伟表示,通过“工业快批10条2.0”中国家试点的环保业务融合审批创新举措,审批攻坚专班成功破解了该项目环评技术导则和排污技术规范之间的多个冲突问题,为企业节省了2个月的申报时间,为企业产品抢占市场赢得了先机。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工业项目快批、企业快建、快投产,黄埔区创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融合审批国家试点,实行“一套材料、同步受理、融合审批、一次办结”,破解环评技术导则和排污技术规范之间的38处“矛盾”,减少10个工作日公示及审批时间,为企业至少节省2个月申报时间,可以让项目提前3个月投试产。
与此同时,深化市政相关事项“一件事”集成化审批改革,规划、市政、绿化、水务等审批事项“同步受理、同步审批、同步出证”,多证联办。同步开展绿化事项批前规划工作,将征求公众意见环节与专家提前审阅、论证同步推进,公示15日结束后即可做出行政许可,能为企业节省15天以上时间。实行“公共排水设施接驳核准”与“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核发”合并办理,减少办理流程2个,审批要件精简至4项,节约申办时间1个月以上,有效避免企业“拉链式”开挖导致资源浪费和交通堵塞。
落实审批人员“首问首办”责任制
一般案件审批“当天清零”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工业快批10条2.0”从精简提速入手,聚焦“减”。一是“减”材料,之前企业规划报审应提交树木保护、海绵城市等专项评估及专业部门意见,难度较大且耗时较长,通过改革,企业只要已开展设计方案、树木保护、海绵城市等专项评估编制工作,即可同步办理设计方案审查。同时,符合条件的项目可免于重新申领规划条件、无需提交景观会审议,保证企业在最短时间最快办理相关规划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可为企业节省筹建时间1至3个月。
二是“减”要素,报审图纸核减其他专业审查审批内容,无需标注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工艺设备安装等近10项专业内容,可为企业“减”时间2至4周。将涉及防火等级甲乙类建筑物、工艺设备等内容改由消防、应急等职能部门把关,更有利于提高行政审批的专业性、科学性。
此外,“工业快批10条2.0”还从保障服务入手,狠抓“质”。提出了订制式审批服务全域覆盖、区块链智能审批提速赋能和审批人员“首问首办责任制”等改革举措,破解单个事项耗时短,筹建总体耗时长的问题,从服务效能、报建质量全面提升企业感受度。
改革前,订制式审批服务主要以单个重点工业项目为试点,尚未实现全域覆盖,技术统筹仍存在盲区,数据要素还有漏点。改革后,通过自我加压,面向区内所有工业项目提供从招商选址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筹建全流程的贴身服务,创新区块链智能审批提速赋能,审查技术数据汇聚上链、电子化共享后续审批,实现全域覆盖、全链条统筹、全要素共享;审批人员“首问首办”责任制,落实一般案件“当天清零”,复杂案件公示期后7个工作日办结,全方位确保项目招来真落地,落地快审批。
编辑:梁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