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国家医保谈判进入第二日。与首日相仿,多家企业回避谈及谈判情况,走出谈判地点后裹紧帽子低调离开,面色凝重,有企业称,谈判压力较大,不符合预期。不过,也有几家企业面露笑容,称谈判顺利、降价相对温和。
在因疫情防控延期一个月后,2022年度国家医保谈判于2023年1月5日开启,谈判地点也迁回至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按此前发布的名单,共有343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按国家医保局发布的“目录调整工作方案”,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后还需经过专家评审,才会进入谈判/竞价阶段,入围此阶段的名单暂未向社会公布。另据央视报道,最终谈判涉及上百种药品,涉及肿瘤、罕见病、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等热门领域。
上午8时许,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铁门外就排起了长队。8:30前,工作人员开始检查身份信息,参加商务谈判的十余家企业代表陆续进入会场。待谈判代表全部入场后,会场外的企业人士陆续离去,仅剩数家媒体在外等待。
上午8:30,参加商务谈判的十余家企业代表陆续进入会场。
开场阶段的谈判节奏较快,9:15左右,即有两家企业完成谈判走出会场,较昨日(1月5日)提前了约半个小时。其中一家企业代表没有回应媒体的询问,面无表情迅速走离。9:40前后,再有两家企业完成谈判走出会场,其中一家企业代表裹紧帽子低头走出。另一家企业代表则向媒体表示,谈判情况较为顺利,降价相对温和。
谈判结束后企业代表走出会场。
谈判结束后企业代表走出会场,向在场的媒体记者挥手致意。
总体看,此次企业对透露谈判信息都颇为谨慎,现场企业大多呈现了前述两种态度,待谈判结果揭晓,或许才能知道背后的情绪和原由。值得一提的是,谈判结束后,多家企业未从入场的“西1门”走出,而是选择从“冷门”的“西2门”等低调离去。
近几年医保国谈后,国家医保局都曾公开表示,不追求最低价格,但“灵魂砍价”等说法明显更能引发社会关注。医保谈判后药品大幅降价的一个关键逻辑在于“以量换价”,临床需求、经济性、创新性、企业研发积极性等指标都需要关注。从今日现场情况看,愿意回应媒体的企业大多表示降价温和。但也有企业表示,谈判现场有压力,价格降幅过大不符合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医保局在去年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时,首次公布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其中的“简易续约”规则受到业内外关注。国家医保局称,对今年调整医保支付范围但对基金影响预算不大(未超1倍)的药品也可以简易续约,有利于稳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预期。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