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制造、扩大内需,专家学者论道“三重压力”下的新机遇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3-01-09 20:50

展望2023年,预见市场新机。岁末年初之际,南都湾财社推出《开局2023》系列报道,拟邀请证券创投基金、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从宏观经济、投资风向、市场新潜力等角度,论道如何穿越周期迷雾,预见2023年的发展新机。

WechatIMG132.jpeg

近日,南都湾财社联动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邀约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郑后成共同展望2023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论道湾区制造业、扩大内需、外贸出口等新变化,以期更好地洞悉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机遇。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苏剑:

“三重压力”继续存在,“两个毫不动摇”有助于稳定民营经济发展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再提“三重压力”: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苏剑表示,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定调就是“三重压力”,今年会议又提到了“三重压力”还会继续存在,说明了2023年的经济形势跟2022年相比会延续,同时也表明了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会有连续性,不会有大的改变,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且值得注意的信号。

此外,苏剑还指出,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和民营经济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强调了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苏剑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态度越来越明确,有助于稳定民营经济的发展。

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广东从“制造业起家”到提出“制造业当家”,正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

苏剑认为,过往产业转型升级强调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占比要上升,这是一个误导,制造业才是国际竞争中体现实力的关键所在。他表示,制造业不仅仅是制造,还包括跟制造业相关的研究与开发,不能把研究与开发划分到制造业之外去,把它划到服务业里边去,这是不对的。

苏剑表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结构性的调整,主要原因就是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国内劳动力越来越短缺,尤其是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蓝领工人,“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中国的劳动力供给跟以前的产业结构越来越难以匹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但资源的国内供给越来越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制造业面临一个比较关键的转型时期,不能继续发展以前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需要向上转型升级。”苏剑表示,大湾区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比较先进的地区,应当走在前列,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郑后成:

基建投资会是2023年宏观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新基建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对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郑后成认为,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三重压力”依旧较大,但展望2023年,经济增长总体有望回升上行,但回升的幅度可能是较为温和的,同时前提在于疫情不会恶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此外,会议还提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郑后成认为,质的有效提升放在量的合理增长之前,表明中央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郑后成表示,扩大内需有两个途径,一是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的地位,二是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的投资。

郑后成认为,2023年的消费潜力,对比2022年,突飞猛进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低。而基建投资会是全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可以看出,强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以及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

郑后成表示,这些政策导向都跟基建是高度相关的,基建投资会是2023年宏观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从过往情况来看,一旦出口处于低位区间的话,国家大概率会通过基建投资来拉动宏观经济。而基建投资指向三个方向:电力、交通和水利。

此外,在新基建领域,郑后成认为,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相关,如果预期2023年出口增速下行的话,高新技术产业又是作为重要的产业支撑,政策方面有望给予比较大的支持,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程洋

编辑:程洋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开局2023:湾财智库专家共探经济新机遇
专题|圳式开局· 湾区经济新动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