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唯佳 发自上海 1月11日上午,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龚正说,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全力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
过去五年,上海坚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浦东引领区“王牌”作用更加凸显。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意见,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等重大支持政策落地实施,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重大改革举措深入推进,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创制性制定15部浦东新区法规。
谈到2023年主要任务,龚正表示,全力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推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配合制定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复制推广,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新增25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打造国际先进技术应用中心、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
上海浦东陆家嘴
千亿级、百亿级商品交易平台各增加5家
过去五年,上海坚持以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凝心聚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强化。原油期货、“沪伦通”等创新产品和业务推出,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上海金”“上海油”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千亿级、百亿级商品交易平台各增加5家。
龚正谈到,2023年,上海将深入实施“三大任务”,包括: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积极配合深化科创板制度创新,支持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全面完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合作事项和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提升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四大新赛道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上海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四大品牌”持续打响,“五型经济”全面发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7年的30.8%提高到42%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五年累计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五年增长52.7%,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位居全国第一。
谈及2023年重点工作,龚正说,要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围绕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国际经济中心产业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提高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和设计创新发展能力,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应用推广,优化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软硬件生态,加快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加快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推进实施新一轮城市商业空间布局规划,全力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商业地标。丰富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等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体育、交通信息等服务消费,释放综合带动效应。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