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专家黄兆琦:心血管疾病需全程管理 治疗步骤要全面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3-01-17 14:20

心血管疾病全程管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大众对于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不了解,易导致哪些危险情况的发生?为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心血管疾病认知,强化公众对心血管慢病管理的概念,诺华携手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发起心血管疾病教育专家联盟,启动会于1月7日圆满结束,与会专家就如何将心血管疾病知识的科学性和普适性联通、转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分享。

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兆琦基于日常接诊和健康知识科普的经验,用生动简洁的话语,传递了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干货”。她表示,心血管疾病是伴随人们一生的健康课题,不仅要聚焦于治疗,更重要的是疾病预防以及治疗后的康复过程。此外,医师还需承担起专业科普的责任,加强大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让大家正确、全面地看待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副作用。

及时预防心血管疾病有赖于全程管理
减少对患者心脑肾的伤害

黄兆琦首先强调,心血管疾病是伴随着大众一生的健康课题,它应该是全程管理的,不仅要聚焦于治疗,更重要的是疾病预防以及治疗后的康复过程。“心血管疾病和普通的感冒发烧不同,去医院看一次病没办法立刻好转,而要通过全程的长期管理进行有效干预。”

高血压疾病不仅仅表现为血压增高,很多情况下由高血压所带来的心血管疾病才是更致命的问题,比如脑梗、心梗、心衰、肾脏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等。“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的关键,在于疾病的全程管理,通过服药等手段使血压长期维持在健康的范围内,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对心脑肾的伤害。”黄兆琦说。

在日常接诊的过程中,黄兆琦发现,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了解不足,加强大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很多人只知道高血压,却不了解高血压会带来那么多的伤害。如果大众充分了解了高血压可能带来的种种伤害,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健康,而把血压控制到稳定的状态。”

9611673175620_.pic.jpg

心血管疾病教育专家联盟启动会上,黄兆琦分享自己对于健康科普的观点。

希望各界携手做好疾病科普
扭转大众对药物的片面观念

黄兆琦提到,正是由于老百姓缺乏正确的健康知识、受到“是药三分毒”等传统观念影响,导致许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足。“医生除了治疗,还需要在认知层面下功夫,扭转大众对于疾病的错误认识。通过专业的科普,让大家正确、平衡地看待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副作用,不要因为它的副作用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黄兆琦说。

不正确的治病观念通常来自网络中纷乱繁杂的科普信息。黄兆琦提醒道,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不少来源不明的科普内容只反映了治疗步骤的一部分,没有展现应有的全貌。“以吃黑木耳、喝玉米须水为例,这些饮食方法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但它绝不能够彻底取代药物治疗。”

黄兆琦也希望,不要再任由哗众取宠的“标题党”内容占据公众视野,正确、权威的健康知识不仅需要靠专业的医师传播,还有赖于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做好健康科普的正向把控工作。

9661673175620_.pic.jpg

与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参与心血管疾病教育话题研讨。

冬季应加强血压监测
建议多摄入蛋白质补充能量

黄兆琦解释,血管在冬天寒冷气温的刺激下会产生收缩,这就是许多人在冬天时血压升高、心绞痛的原因。“患上心血管疾病类似于‘水滴石穿’的过程。‘水滴’时或许患者没有太大感觉,到最后‘石穿’的那一刻可能才出现症状,而冬天恰恰是‘石穿’的助力。”

黄兆琦强调,在冬季,高血压病人应该更加重视日常的血压自我监测,而医生也有责任教会患者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如果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了解,充实的信息可以辅助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去调整患者的药物用法。”

除了加强自我监测、调整药物外,不管是高血压病人还是心血管病人都要做好防寒工作,尤其需注意头部的保暖,“患者头部吹了冷风后血管收缩、更容易出现头痛的症状,出门时最好戴上帽子防风。”黄兆琦说。

此外,冬天气温降低,火锅、烧烤等高热量饮食方式成为大众的首选,而这些高油脂食物容易对心血管造成负担。“脂肪会往人体的内脏、血管走,而心脏病病人非常需要控制好血脂,因此患者应减少摄入高热量、高油脂的食品。”黄兆琦还提倡摄入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尽量多吃高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足够的营养,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晓彤 曾文琼 王道斌
图:主办方供图

编辑:杨晓彤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