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感染新冠高热惊厥?这些居家护理知识必须掌握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1-17 17:37

“医生护士,我小孩高烧抽搐了,快帮忙看看我的孩子。”近日,不少家长着急慌忙抱着高烧中的婴幼儿赶往儿科发热门诊,很多宝宝也因“高热惊厥”住进重症监护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长侯文敏,有着丰富的重症护理经验。她提醒,不少家长将高热寒战高热惊厥混淆,其实两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出现,对应症状与处置措施也不同。

pic_1259752

高热寒战忌捂被子发汗

寒战大多发生在急性发热性疾病之前,大人小孩均可出现。

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源,作用于机体引起发热时,病人全身发冷、起鸡皮疙瘩和颤抖,造成骨骼肌收缩,即肌肉不自主活动,此称为恶寒战栗,简称寒战。

当婴幼儿发抖时通常提示体温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家长们摸到手脚发冷,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适当增加衣物退热是首要任务,体温超过38.5℃时,口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注意不能混用、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或者医嘱使用)。

当婴幼儿出现手脚发热,通常提示婴幼儿体温达到一定高度,此时要适当减少衣物,给婴幼儿散热,同时采取如温水擦拭身体、泡脚等物理降温措施。保持室内的通风,忌捂被子发汗

pic_1257083

头后仰、双眼上翻

小心得了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可能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不完善,造成惊厥阈值偏低有关,一旦发热,就有可能促使惊厥发生。婴幼儿脑部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早期(如新冠病毒感染),也是造成惊厥的重要原因。

婴幼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后仰、双眼上翻或者凝视、口唇青紫、双手握拳、双腿双手伸直多伴有意识障碍等症状。

很多家长由于缺少对于预防和处理高热惊厥的相关护理认识,往往在婴幼儿出现高热惊厥时,会感觉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去照看婴幼儿,或者采取了不恰当的措施,反而加重了婴幼儿的病情。

除了脑部的感染外,大部分高热惊厥都是单纯性高热惊厥,而且持续时间很短,并不会造成脑部损伤或智力下降。不过也存在小部分婴幼儿高热惊厥后遗症,从心血管系统来看,会出现心肌炎、心脏供血不足等病症。从神经系统来看,会出现抽搐、癫痫、痉挛等病症。从消化系统来看,会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发烧后首个24小时内

最容易出现高热惊厥

由于高热惊厥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侯文敏提醒,对于家中有高热惊厥史的婴幼儿,家长们更加要做好预防和护理的准备,家中常备口服用退烧药、肛门用退烧药和镇惊中成药,避免高热惊厥再次发生,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1.做好婴幼儿早期体温监测

婴幼儿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不适,为了预防高热惊厥,家长们需要做好早期识别并发现婴幼儿有发热征象,如婴幼儿出现感冒流涕、咳嗽、腹泻、精神状态不佳或者家人出现新冠感染症状时,亦需要加强留意监测婴幼儿体温。

2.婴幼儿发热提前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出现发热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有解热镇惊,驱风祛痰等功效的小儿惊风七厘散或者八宝惊风散等中成药,再配合物理治疗,如可用温水敷额头、温水擦拭颈部、腋窝部位加强散热,用温水泡脚。多喂婴幼儿水或补液盐来退烧。

发烧后首个24小时内婴幼儿最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当有高热惊厥史的婴幼儿体温达到38℃时,就要提前应用退烧药物,将婴幼儿体温控制在38℃以下,只有尽可能控制婴幼儿体温上升过快,高热惊厥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3.高热惊厥时间过长,及时送医院

婴幼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应冷静对待,赶紧送医院并不是最佳选择。

我们首先应该将婴幼儿躺到安全通风的地方,把头侧向一边,将口中异物取出,擦除呕吐物,防止分泌物或者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或者肺炎。然后解开婴幼儿衣物,加快婴幼儿散热,记录好抽搐时间,一般在5分钟内能恢复正常。待恢复正常后,及时监测体温变化,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再配合肛门用退烧药

如果婴幼儿情况未见好转或者惊厥时间过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4.恢复两周后进行脑电图检查

婴幼儿身体恢复正常后2周,建议去医院进行脑电图检查,排除癫痫、颅内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王剑 叶美琪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冠康复 科学防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