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点半,深圳科兴科技园美食街逐渐忙碌了起来。尽管还没到用餐的高峰期,但外卖的高峰期已然开启。只见他们手上都提着5、6份外卖,外卖软件的提示音催促着他们走路生风。到了中午12点,随着人流攒动,热闹的“午时”开始了,有些店铺门口排起了长龙,有些人气店铺叫号系统也已启动,繁忙是这里的关键词。
2022年12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相继公布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针对新冠感染的管控措施有序依次放开。2023年1月10日下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市疫情态势趋稳,已经平稳度过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随后深圳七部门阶段性支持经济运行,涉及商贸消费、文体旅游、工业经济等领域。
这些都是深圳不停歇促经济的信号。南都记者通过多路走访,了解深圳各大写字楼、科技园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公交地铁等情况。元旦后,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深圳各大CBD也忙碌起来,整体交通出行逐渐恢复常态。
热腾腾的深圳,一直在。“现在肯定人越来越多了,店铺这几天生意也开始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了。我对于深圳经济有信心。”在科技园经营奶茶店的李先生说道。
办公
早晚高峰的电梯需要排队了,人多时队伍会“排到门口”
1月12日晚18时许,皇庭中心的下行电梯也忙了起来。刚刚结束工作或学习培训的白领们不断从大厦内走出,他们发现这段时间周围的人相比于12月中下旬多了很多。在大厦14层的一家金融公司上班的陈女士,在8点半到9点之间早高峰时间乘电梯感受尤其明显。
陈女士每天都会在负一楼乘电梯上楼。“一般要等10分钟”,而就在一个月前她并不需要花费时间等待。“有一两个星期人特别少,大概在12月中旬到月末那段时间”,那段时间不少人感染新冠没有上班。
在大厦内的一家IT公司担任管理岗位的张先生也跟她有一样的感受。他回忆,在刚放开的那段时间大厦内的人确实“少很多”。对于这种变化,皇庭中心的前台工作人员感受更加直观。“在感染比较多的那段时间,办公室里人都比较少,但是那段高峰期过后基本上恢复正常。”
福田是全国CBD含金量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拥有众多高含金量企业的区域之一。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平安金融中心。1月12日18时30分许,正值晚高峰时间段,从这座深圳第一高楼内走出来的白领络绎不绝,不少人早已通过手机约上网约车准备回家,或者急匆匆地赶去地铁站、公交站。正门外的道路上,车流带来了拥堵,不少出租车、私家车在排队等待。
罗女士所在的一家科技公司要求员工感染后7天才能到岗恢复工作,她还依稀记得前段时间大厦内人特别少——那正是感染高峰时段,“最近又多起来了,又恢复了”。在大厦内一家电商公司工作的曾先生,对那段时间的记忆是等电梯的时间“会减少很多”,因为他每天都要赶早高峰上班。
距离平安金融中心1公里左右,另一座写字楼内的人们也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在卓越世纪中心内工作的张女士,于12日中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年末聚餐,这间隔壁楼的餐厅内“都坐满了”,而她去年12月来到这里吃饭时并没有这么多人。在大厦内从事贸易工作的宋先生每天都会在上下班高峰期进出这栋大厦,他还记得政策刚放开的时候,大厦里的人少了很多,“因为很多阳了” 。在卓越世纪中心1号楼入口处负责安保、引导等工作的礼宾员阿周也对那段时间印象深刻,因为他明显感受到一个月前早高峰时段进入大厦的人数跟如今差了很多。但在1月第二周,阿周明显发现早高峰期间来上班的人多了很多,等电梯需要排队,人多的时候队伍会“排到门口”,最久的可能需要等上10分钟才能挤上电梯。
卓越世纪中心招商运营经理王金杰告诉记者,1月以来,办公人数约有3000人的卓越世纪中心项目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转。根据他们的统计数据,在12月26日,因为受到疫情严峻形势冲击,来大厦的办公人员约800人,停车场停放车辆约80辆,早晚高峰时期电梯无需等待。“这个数据与正常办公水平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而在今年1 月10日,当天在写字楼内正常工作的人员约1500人,停车场停放车辆200辆左右,相比于去年12月26日的数据有大幅度提升。他预计,今年3月后写字楼运转情况就能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卓越商办管理福田项目负责人李荣威还表示,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他们能感受到今年客户的信心回暖。“相对应的外资、跨境金融、高端服务业等行业都会释放更多的租赁需求,目前不少公司也向我们表达了意向。”据他介绍,随着年后新企业入驻,卓越世纪中心项目的办公人数将会达到4000人左右。
用餐
堂食人数明显增多,美食广场排起长龙
南山区科兴科学园是深圳知名的产业园区,被誉为中国硅谷,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深圳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南都记者于中午时分来到南山区科兴科学园走访发现,园区内大部分企业已经进行线下办公,园区人流量相较于此前两周有明显上升迹象。到了用餐时间,位于园区负一层的美食街亦热闹非凡。很多在园区上班的白领前来购买午餐,不少店面门前排起了长队。据一些商家介绍,尽管前一段时间园区内不少员工都居家上班,但订单数量并无明显变化,随着大家都回到园区上班,顾客堂食的比例有所增加。
“元旦之后人多了,大部分客流都回来了,比前段时间好很多了,基本上恢复之前的状态。”在美食街一家叫做霸王茶姬的饮品店内,2名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饮品,老板李先生坐在店铺门口。“12月19号那一周,可能因为很多人中招,人流确实不旺,但是元旦节后就基本恢复正常了。”他说,“放开之后,对于店铺的经营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深圳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多,经济也会回温,我相信深圳可以。”
12点开始,美食街内食刻美食广场的人越来越多,黄焖鸡米饭、蒸菜店等都排起了长队,店内也坐满了人。其中,一家叫做“小女当家”的店铺,队伍显得格外长。“前两周没什么人的,出来走碰不到多少人,吃饭都不需要排队,到店就能吃饭。元旦之后人变多了,现在至少都要一刻钟。”市民倪先生说道。
同样排队的还有湘菜馆辣可可。正在排号等候的食客告诉南都记者,她们取号排队已经20分钟,但还没能等到座位,相比于上一周,足可见有很多人都回来上班了。据她透露,公司里的人几乎全都感染过一遍了,差不多都是轮流感染、居家办公,每个部门也会有两三个同事在公司办公。
在园区内上班的付先生(音)表示,元旦过后的一周多时间内,园区内可以看到回来上班的人更多了,虽然科兴科学园内的人流量一直很大,但是本周内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他告诉南都记者,此前他都是在公司上点外卖,配送员可以送餐到公司,相比于此前一段时间,现在的配送效率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而当天自己没事到广场用餐,发现等餐时间却更长了。
南都记者从科兴科学园客户服务中心了解到,元旦之前的两周时间内,科兴科学园内人流量出现明显减少,园区很多企业暂时转为线上办公,特别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类企业。据透露,从上周的统计数据看,园区内大部分企业基本恢复正常线下上班了,复工率达九成以上。
交通
地铁车厢又“满”起来了,工作日整体客流大幅回升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运行动脉,烟火气足不足,交通是有利的证明。深圳地铁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自2023年1月3日起,地铁全网恢复正常行车组织,使得今年首周的工作日地铁客流攀升,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元旦小长假之后,车厢里的人明显变多了。”在福田上班的董女士发现,之前还有些空荡荡的地铁车厢又“满”起来了,地铁车站内人气十足。深圳地铁客流数据,直接印证了董女士这一感受。
数据显示,2023年1月2日至1月8日,深圳地铁全网累计客运量3669.83万人次,工作日日均客运量599.44万人次,周末日均客运量424.02万人次,其中工作日同比上一周(2022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增长56.94%,最高单日客运量出现在1月6日(周五)的629.83万人次,工作日整体客流大幅回升。
与此同时,随着周末节假日外出游玩人群的不断增加,各线路承载客流也迅速回暖,期间5号线日均客运量为82.43人次、1号线69.81人次、3号线57.16人次,稳居全网前三。
据介绍,首周内全网日均客运量“人气”最旺的5座车站分别为,深圳北站20.89万人次、布吉站15.11万人次、五和站14.08万人次、岗厦北站14.05万人次、车公庙站13.71万人次。
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保障乘客春运出行,深圳地铁采取了多项运营服务举措。针对邻近景区、商圈的站点及区段,地铁调度将结合实际客流状况,及时调整区域运力安排,保障线路运输;车站也将做好运营组织、站台维护和应急疏散等保障工作。同时,深圳地铁还将持续严格落实车站、列车等设备设施的消杀、车内通风等防控措施,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整洁的乘车环境。
公交出行方面也在稳步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首周公共交通日客流量稳步增长,于1月6日达到峰值为900.1万人次;日均客运量为794.0万人次,环比上周增长59.2%。
除了公共交通之外,全市道路交通运行恢复态势明显。每天往返罗湖福田通勤的林女士告诉记者,“平时错峰上班只需要20分钟的路程,在晚高峰就要40分钟了,熟悉的堵车现象回归了。”
深圳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首个工作日,早高峰再现缓行状态,工作日早高峰期间全市交通指数为3.05,峰值出现在1月3日8点30分左右,交通指数最高达4.50,较上周早高峰上升103.6%。上周工作日晚高峰期间全市交通指数平为4.82,峰值出现在1月6日18点35分,交通指数最高达6.56,较上周晚高峰上升111.6%。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首周工作日高峰期间拥堵路段主要为盐田路、布龙路、滨海大道、永安路、香蜜湖路;拥堵片区主要集中在科技园、塘朗山、龙华新中心、南湖、南园。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后,深圳多措并举稳经济促销费,烟火气也逐渐浓起来了。
统筹:南都记者 张一鎏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焦明梁 覃仕林 张馨怡 张一鎏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冷锋 许松龙
编辑: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