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月17日上午,在广州“最美七公里”的有轨电车海珠线广州塔站,随着一辆铺满蓝色主题海报的电车缓缓从站台驶出,为期一个月的“守护健康,一路同行——2023年‘健康生活号’”主题列车活动正式启动。乘客可在列车内利用碎片化时间,沉浸式了解健康知识。据悉,当日同时发出的还有广州地铁一号线健康专列,带领广大市民开启健康知识科普之旅。
1月17日上午,2023年“健康生活号”主题列车首发。
创新利用通勤时间进行科普
健康标语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承办,旨在向全社会传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普及慢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知识技能,提升广东省居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广东省落地落实。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年)》,此次“守护健康 一路同行——2023年‘健康生活号’”主题列车活动围绕健康生活方式和常见慢性病、癌症等主题,向居民科普健康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内容,创新利用市民通勤时间进行健康科普。
此次主题列车活动围绕健康生活方式和常见慢性病、癌症等主题展开科普。
南都记者在列车上看到,车厢内铺满蓝色背景的主题海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健康”,该专列从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出发进行健康知识科普。“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既烟又酒,难以长寿”……各种健康标语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懂。车厢内还滚动播放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视频。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日常通勤时,经常搭乘海珠线的有轨列车,现在她能够在上下班途中了解到更多健康知识,她也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地铁列车成为“移动健康科普站”。
为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做科普,“健康生活号”主题列车加入了更多趣味性与互动性,乘客可扫码参与心理健康素养有奖问答、进入小程序进行身体健康风险排查。
“这种体验式互动很有趣,我们可以现学现测,在乘坐地铁的碎片化时间中了解了更多健康知识。”市民刘先生为健康专列呈现出的有趣内容点赞道。
车厢内贴有健康生活的知识内容。
据悉,广州地铁一号线“健康生活号”主题列车于同日正式运营,该列车则以预防慢性病和癌症为主要内容,将高血压、糖尿病、肝癌、肺癌、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作为宣传重点分别呈现在车厢内。
广州地铁一号线“健康生活号”主题列车于同日正式运营。
把常见健康科普知识化繁为简
专家提醒冬季需注重心血管健康
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郑子谦介绍,今年是中心举办“健康生活号”主题列车活动的第二年。据了解,近年来,中心科学谋划,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力推进全省卫生健康宣教事业高质量发展,并在广州塔等城市地标性建筑开展亮灯活动,打造“广东居民健康公约三字经”、地铁健康列车等宣传品牌,让健康科普更加引人入胜,推动广东省健康宣教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元亮指出,“‘健康生活号’主题列车以地铁列车‘小切口’推动健康教育形式‘大变化’,把常见慢性病知识和健康科普知识理念化繁为简,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信得过、用得上,使‘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牢牢树立在人们心里。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希望大家都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人都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车厢中设有二维码,乘客可扫码进行健康知识互动。
17日上午,有轨电车广州塔站外还设置了健康列车打卡点,来自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专家在现场与市民开展健康咨询和科普互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教授陆正齐介绍,该院ICU近期出院人数增多,而新冠阳性重症病人数量明显下降。同时,脑卒中病人有所增加,这可能与低温天气有关。他呼吁,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要重视心脑血管健康,尤其是老人家,在寒潮期间要多喝热水,并注意清淡饮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据了解,本次活动除了在广州开启两列“健康号”,还充分利用高铁动车组运力大、覆盖广的特点,在省内广湛线和广梅汕线两条线路的六组高铁动车专列上分别发布有关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症和癌症六种常见慢性病的核心知识,让专业权威的科普知识惠及每一位乘客。
采写:南都记者 杨晓彤 王道斌
图: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杨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