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民间流行“送穷”,即送走穷神,而打工人也要告别父母,返回工作地了。有打工人发出灵魂之叹:有没有送穷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被送走了。
“穷神”是什么神?
送穷在古代盛行,这一点从文学作品中就能看出。韩愈有《送穷文》,蒲松龄有《除日祭穷神文》,姚合有《晦日送穷三首》,张耒有《送穷》。
不过,送穷的日子各个时代各个地方都不相同,韩愈和姚合“送穷”均在“晦日”,即正月最后一天。蒲松龄则在“除日”,即除夕之日。在民间,也有的在正月初三、初五或初六。
那么,大家送的“穷神”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神仙呢?
一种说法是,穷神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这个儿子身材矮小,虽然出生在富贵人家,却生性懒散,喜欢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
另一种说法是,穷神是姜子牙之妻马氏。马氏又懒又馋,姜子牙尚未出人头地时,马氏对他各种嫌弃,与他离婚。姜子牙功成名就,获得封神的能力,就把她封为“穷神”,凡是遇到她的人,都会变得贫穷。也有说法是封为“扫把星”。不管是哪一种,反正不是什么好神仙就对了。
无论是颛顼之子还是姜子牙之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懒。可见穷跟懒脱不了干系,想致富那必须得勤劳。
家里大扫除,心灵断舍离
那么,民间是怎么送走“穷神”的呢?
最流行的送穷方法是给家里来个大扫除。把积存的垃圾倒掉,破烂的家具扔掉,把厕所清理干净。
山西一些地方会在太阳未出山时,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
韩愈《送穷文》中则写道:“结扎柳条为车,捆草为船,装上干粮,套好牛车,升起帆船,向穷鬼三次作揖”。就是说,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带上干粮,作揖三次并说一些送别的客套话。
不论是何种仪式,“送穷”都反映了人们希望送走贫穷、霉运和晦气,新的一年里清清爽爽、应有尽有的愿望。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送穷”的习俗逐渐淡化,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送穷”的行为其实贯穿整个春节,大家休养生息、互祝吉祥,本质上是在给心灵来一次断舍离,希望送走烦恼、焦虑、负能量,向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向所有的快乐说嗨嗨!
出品:南方都市报新媒体事业中心编辑策划部
统筹:胡群芳
创意:刘兰兰
设计:金国华
编辑:刘兰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兔”飞猛进 活力湾区
春节民俗知多D
2023网络中国节·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