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以高质量发展开新局,6镇3街挂出“作战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3-01-30 23:58

1月30日,继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先后召开,广州市南沙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也顺利召开。大会动员南沙全区上下立即调整状态、迅速行动起来,在新的一年里凝心聚力、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切实肩负起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更好服务和支撑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范例。

会上,南沙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相继发言表态。展望新的一年,为奋力开创南沙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他们会有哪些目标与计划?

微信图片_20230130212543.jpg

1月30日,广州市南沙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万顷沙镇党委书记高飞:

用好并放大生态优势

凝心聚力打造“两带一区”

万顷沙是南沙最生态、最绿色的区域,是“河口特质、田园风格”的典型呈现,未来更是广深港澳四大城市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万顷沙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放大生态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做实联动前沿,做强都市田园”。

他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万顷沙要在服务保障区层面产业导入、基础设施建设,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布置的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凝心聚力打造“两带一区”(“环健康谷”水乡文化休闲体验带、广深“双城”都市田园示范带、南部生态产品聚集区),为服务南沙高质量发展、争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示范贡献力量。

具体来看,一是放大生态优势。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列举的五项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有三项位于万顷沙。万顷沙要打造南部生态产品聚集区,整合资源并争取用地支持,把生态资源升级为生态产品,建设广深港澳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

二是完善产业配套。大力推动村留用地开发,为数字谷、电子信息产业园提供商住配套;落实“生态河岸、优美曲线、本地树种”要求,在健康谷和数字谷之间打造“十里红树林健康栈道”;结合本地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疍家文化、渔耕文明等有利资源条件,加快建设“环健康谷”水乡文化休闲体验带。

三是做实联动前沿。广深“双城”联动之下,贯穿万顷沙的万环西路将真正蝶变为“深南大道”。万顷沙作为联动前沿,是交通联动、产业联动的关键节点,将扎实有序落实征补保障,确保及时交地,等等。

四是做强都市田园。万顷沙将发挥镇属土地资源和镇属农业投资平台引领作用,带动其他从业主体,充分利用“十”字型生态廊道这一限制开发区域,打造广深“双城”都市田园示范带,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推动“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迈进。


黄阁镇党委书记陈海华:

强化与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联动

推动制造强镇建设迈出新步伐

黄阁镇作为南沙经济重镇,在高质量发展中必然肩负着重担。为此,黄阁镇要以更大决心聚焦经济建设。以《南沙方案》为总抓手,全面强化与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的发展联动,形成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

同时,全镇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狠抓丰田汽车制造这个龙头,重点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广汽丰田达产增效。加快推进海缝新工厂、吉兴、东亚汽车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实现达产;围绕“塑造发展新动能”的要求,加速推动广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地黄阁;加快大塘科技产业园一期招商工作和二期项目建设,推动樱泰、艾帕克、华恒物流等新项目落地建设;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加强村留用地的开发利用,指导留东、新海等村留用地通过使用权入市流转建设现代产业园,推动制造强镇建设迈出新步伐。

补齐三产弱项短板。紧紧围绕区委全会提出的“把扩大和恢复消费放在优先位置”的要求,引导现有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商业体发展品牌经济,加快聚集优质消费资源,提升商圈旅游消费体验,持续改善消费预期。


横沥镇党委书记李君:

筑巢引凤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千方百计打通开发建设堵点

横沥镇将用好用足各项政策红利,借力金融岛、科学岛、生物谷等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做实做优企业日常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同时,全速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攻坚啃下“硬骨头”,千方百计打通开发建设的堵点,为重点项目落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增速。用心用情用力兜牢民生底线,强化稳岗就业举措,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为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专项工作,创新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实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东涌镇党委书记姚镇海: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承载首选地

精心谋划全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东涌镇将牢牢把握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建设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带动东涌全域发展,奋力打造南沙高质量发展“北引擎”。

其中,东涌将做好庆盛枢纽规划单元地块、狮子洋通道工程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配合落实区块内项目开发建设。发挥多重政策优势招大引强,引进符合目录清单优质企业落户。积极搭建科技成果承接转化平台,依托港科大(广州)等重点机构,共建“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的科创模式,推动东涌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首选地,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同时,东涌将与高层次机构合作研究优化全镇产业规划,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精心谋划全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精准引链补链强链。瞄准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精密电子制造等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强头部企业和关键环节靶向招商,形成上下游互惠共生、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链及产业生态。做优做强现代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具有田园特色的现代农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抓好抓细项目全流程跟踪协调,切实为项目落地建设解决困难问题。全力协助推进巨湾技研项目基础施工建设,确保今年实现部分试产,2025年投产出效益。加快推进捷盟、湘龙、寰宇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六福、丰江微等项目报批实施,支持超境汽车、轻橙时代汽车等项目发展。


大岗镇党委书记龙成勇:

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增资扩产

争取实现全镇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大岗镇将持续服务芬尼克兹、致远新材料、科语机器人、绿成集团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支持增资扩产、做大做强。

今年,全镇力争实现新增“小升规”企业20家,培育至少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芬尼克兹今年在深交所上市,实现大岗镇企业上市零的突破,争取全年产值增长率超10%。

穗港智造基地是大岗镇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重要载体,大岗镇将推动中科宇航、中邮信源、捷安、有道汽车、泽亨等项目完成既定产值目标,预计全年基地新增产值超15亿元。

为辖内所有建设项目、进驻企业提供用地保障,实现“地等项目”。针对原有9个面积总和达7058亩的工业园区存在土地利用率低、手续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高标准推进放马村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试点项目和牛角岭工业园区存量国有用地提容改造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分批推进全镇其余7个工业园区升级改造。


榄核镇党委书记陈义生: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以点带面夯实乡村产业基础

榄核镇拟大力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数字产业、康养保健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在谈的企业有6个,均为专精特新类科技型企业,如能落户预计年工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目前,榄核镇已全面掌握全镇有证闲置厂房面积约3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村经济发展留用地与社会资金合作开发。

榄核镇也是农业大镇,接下来将通过打造两条新乡村示范带,以点带面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其中,位于星海云纱新乡村示范带的子沙村,已完成土地集约400亩,拟试点推行区属国企、镇属企业、社会资本三方共同运营的新模式,以高端种植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综合生态旅游等业态,拓展第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延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南沙街党工委书记曾祥洪:

支持南沙湾区块先行启动区提档建设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

南沙街将全力支持配合参与南沙湾区块先行启动区提档建设,在推进先行启动区规划优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功能提升、配套完善和用地保障方面体现属地担当和属地作为。

同时,聚焦巩固实体经济,高质量引领街道现有产业做大做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促进街道1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精明增长”“以商引商”。全力打造好蕉门河内湾核心商圈、南沙湾邮轮母港门户商圈,优化提升产业布局。盘活村留用地、村集体资产和村级工业园,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珠江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南波:

全力助推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建设

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超16%

珠江街将全力助推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建设,提前谋划深江铁路(珠江街段)、南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按时保质完成全年征地任务。

同时,坚决贯彻科创引领发展战略,精准服务好明珠科学园、广东医谷等重大科创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小微企业升规纳统;加快发展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吸引更多高质量企业落户珠江街。

今年,珠江街力争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6%以上,达到247.69亿元,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增速10%以上。


龙穴街党工委书记张家茂:

将“港口流量”化为“经济增量”

以特色旅游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龙穴街将锚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商品销售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目标。

加快推进临港经济发展,将南沙港区的“港口流量”变为龙穴发展的“经济增量”。按照“港产融合、以港兴业”思路,着力推进港航物流、修造船及其配套产业发展;全方位做好南沙港区通用码头、五期码头等产业项目和红莲大桥、万龙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深水港口、造船基地等海洋产业优势,三圣宫等特色民俗文化优势和龙穴社区多民族融合优势,积极谋划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有效联动湿地公园、百万葵园、天后宫等周边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龙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舒霞 罗瑞娴 区委办

编辑:莫郅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广州市11区高质量发展
锚定高质量发展,2023广东这样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