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6岁女童21楼意外坠落,救治团队成功抢救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02-01 12:12

“谢谢救了孩子一命”,近期,深圳一名6岁的女童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为该院创伤中心团队送上感谢锦旗。原来几个月前,女童不慎意外从21楼窗户高空坠落,掉落在3楼小区工地的临建钢丝网上,导致全身严重创伤,命悬一线。被警车紧急护送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最后经过北大深圳医院创伤中心团队成功抢救,创造了生命奇迹,目前女孩正在积极进行后续康复治疗,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图片16.png

21楼意外坠落  6岁女童严重创伤命悬一线

2022年9月11日中午12时多,一辆警车拉着警笛开道,护送一辆物业私家车,火速开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门口。“快来人,快来人,救命啊……”只见一位民警抱着一名全身多处严重外伤的孩子,神色紧张地边呼叫边冲进了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

“孩子是从21楼掉下来,掉落到3楼的施工围栏平台,被路过的人发现,物业报警,我们来不及等120救护车,就赶紧送过来了”民警告诉急诊的医护人员。

头部、背部、四肢等全身出现多处出血,损伤畸形的右脚脚踝长达10厘米的伤口,清晰可见骨头和外渗出血……北大深圳医院的急诊科抢救室里,可以看到坠伤的女童是命悬一线。孩子精神烦躁不安,面色青紫,呼吸急促费力,并逐渐转入昏迷。

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尽快“保命”,为孩子建立生命支持。北大深圳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迅速启动院内创伤救治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同步启动急诊创伤患者的ABCDE初级评估,包括气管管理、呼吸管理、循环管理、神经损伤程度评估和全身检查。

在抢救室内,创伤救治团队的急诊科尹路博士、冯祖欣医生组织包括肝胆外科、胃肠外科、骨关节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手外科等在内的创伤救治团队对女童进行多学科诊疗(MDT)抢救。团队分工合作,结合评估结果,给孩子进行气管插管给氧;护理团队给失血后干瘪的血管开放大口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启动患者升温系统……团队全力以赴保持女童的生命体征。

“测不到血压,医生从腹腔抽出不凝血,通过床旁FAST评估以及超声引导下检查,确认极有可能是内部脏器损伤出血导致。要赶紧输血,减少缺氧休克可能导致的中枢神经和重要脏器损伤”创伤中心总监范昭回顾说。

10分钟内,团队迅速决定启用“红色通道”,为女童紧急输上“O型万能血”……原来,严重创伤失血患者输血每快1分钟就多一分希望,北大深圳医院特别为严重创伤患者“量身定制”打造了一条特殊“生命线”,一改传统的采血样、配血、取血的往返多次用血模式,而是输血科医生直送“红通血”(万能O型血),让患者在10分钟内顺利输上救命血。和常规输血相比,时间节约了超过 15分钟。“未来,我们也希望逐步打造急诊‘卫星终端血库’,实现严重创伤患者输血零等待”。

“女童从21楼坠楼,处于休克状态,对于符合指征的严重创伤后严重出血患者,在来不及调配同型血输血之前,第一时间为患者输入1至2袋携氧能力强的红通血(万能O型血),至关重要,也为启动同血型配血留足时间。这是北大深圳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的独特模式,也是国际先进国家创伤救 的经验模式。”创伤中心总监范昭解释说。

创伤损伤评分高达57分   多学科团队与死神抢人

经过创伤黄金一小时的一系列抢救措施,女童的生命体征状态有所好转。随后,女童通过"绿色通道"被直送医学影像科,进行了全身增强CT扫描,北大深圳医院易黎副院长带领创伤救治团队医生十多个人全程跟进陪同,CT床旁"边阅片边诊断",实现诊断"零等待"。

经过初步阅片,创伤救治团队发现女孩不仅存在头颈部损伤,还存在双侧多根单处肋骨骨折,多发胸椎附件骨折;脾、肝、空肠挫裂伤,右踝骨折脱位、双侧肩胛骨骨折、全身多处皮肤挫裂伤等系列问题,属于严重创伤,ISS评分高达57分。

ISS评分是创伤患者的头颈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骨盆、体表的损伤程度的评分,评分越高,损伤度越大,也越危险,救治难度越大。目前,国际业界公认的标准为:ISS大于16分为重伤,ISS大于20分病死率明显增高,大于50分死亡率极高,极少存活。女童的评分高达57分,而且是个仅有40多斤的身材瘦小的儿童。作为创伤救成功的团队成员,虽然经历过很多次高楼坠伤的救治案例,但是如此严重还甚少碰到。

在这生死攸关的关口,如何迅速进行治疗手术决策至关重要。值班院领导易黎副院长现场统筹部署,建立由10多个多学科组成的严重创伤救治团队进行现场讨论决策,最后确定开展系列控制损伤性手术。14时,进入手术室,麻醉科罗涛主任带领团队,为孩子准备术前麻醉。

为了尽快确定女童腹腔内脏器受损情况,肝胆外科的刘吉奎主任带领团队率先上台。首先是剖腹探查,一打开腹腔,只见血液喷涌而出,刘吉奎主任首先考虑肝脾破裂出血的可能,在迅速控制第一肝门和脾门后,探查发现女童的脾脏碎裂成近乎“渣渣”状态,肝脏多处挫裂伤,仍有活动性出血。便迅速切除脾脏,缝合肝脏多处裂伤。由于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它主要是有免疫和造血功能,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其免疫功能尤为重要,切除脾脏往往会造成爆发性感染,严重者可致人死亡。为保存孩子的脾脏功能,刘主任团队又将切除的脾脏切成细小的薄片进行了自体脾移植。随后发现小肠有少许的挫裂伤也均进行了修补。团队仅用1个多小时,就迅速完成手术。当手术完成时,女童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

随后,手显微外科的王全震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紧接着上台,针对女童已经骨折畸形的右踝进行手术。由于孩子的距骨粉碎,跟骨粉碎,踝关节脱位畸形明显,手术难度大,术后可能并发症较多。当时患儿生命体征还没有完全稳定,需尽快完成手术操作。团队高效快速分别开展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囊修补等,及时对右踝进行复位固定修补,挽救患儿的肢体,避免截肢风险,确保患儿的患肢功能。随后,范昭、冯祖欣进一步为女童进行头面部、背部清创缝合术,尽量减少伤口愈合后疤痕存在。

中午入院,等到全部三阶段手术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夜幕降临。术后半小时,孩子被送到了外科ICU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治疗。当从医护人员为孩子过床到ICU病床时,孩子突然喊了一句:“疼、疼……”虽然是简单普通的一个疼痛反映,但是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因为有了疼痛反映,说明孩子神经功能没有完全受损。

创伤是40岁以下年轻人死亡首因   打造高效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

近9个小时接力抢救,近20个科、6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一天3场床旁MDT讨论,历经2个月的治疗康复……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战斗中,女童幸运地活了下来,身体恢复良好,右脚骨折经过系列手术,正在康复锻炼当中。此外,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医院也派出医护人员关注女童创伤之后的情绪状态,希望运用专业力量努力帮助女童降低创伤应激影响。

而回顾起此次惊心动魄的救治,北大深圳医院副院长易黎表示,女童的成功救治,有赖于创伤救治中心行政推动临床的MDT模式无疑发挥重要作用。医院的医务部、护理部、急诊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骨关节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手外科、输血科、手术室、医学影像科、超声影像科、麻醉科、儿科、ICU等多个学科参与其中。行政、临床、支撑平台联动,通过创伤救治中心工作机制主线串联,围绕着孩子的安全救治,打通每个关键救治环节,推进医疗决策和分工合作,尤其在CT室床旁开展创伤诊断MDT,迅速决策,提高效率及准确度。而创伤中心总监全程全流程跟进,确保患者从入院到后续康复病情持续跟进。

创伤是目前世界范围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深圳市各类创伤事件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而道路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是创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往往会导致严重创伤。据统计,在我国,创伤已经成为40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北大深圳医院自2019年1月成立院内创伤救治中心,建立标准化急诊创伤复苏单元,发挥急诊创伤复苏平台在创伤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为创伤危急重症患者打造全流程一站式救治平台。

编辑:李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