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压岁钱”,父亲借女儿3万元压岁钱不还,法院判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综合2023-02-07 16:57

春节假期过后

生活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

有的父母一时“手头紧”

瞄向了孩子的压岁钱


还有的替孩子“保管”压岁钱的父母

开始支配起孩子的压岁钱了

或挪作己用,或有“借”无还……


那么

压岁钱属于何种性质?

所有权归谁?

父母能否挪用?

一起来看案例报道

⬇️⬇️


一、父亲借女儿3万元压岁钱被女儿“追债”

广州一位父亲,向女儿借了3万元压岁钱,没想到是“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这样的结果。

2020年3月1日,在父母离婚前一年,小米(化名)父亲老李(化名)以资金周转不够为由,向13岁的女儿借了3万元压岁钱,承诺每月给她500元利息,只借3个月。2年间,老李一直以没钱为由不肯归还小米的借款。

在女儿将父亲告上法庭要求父亲还钱后,广州市海珠区法院一审判决涉案父亲借用压岁钱的行为属于借款行为,两人之间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且有效,应还本息。



二、儿女起诉离异父亲拿走压岁钱不还

同样,近日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法院办理了一件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

据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号消息,周某(男)与吴某(女)婚后育有一子周某翔(13周岁)、一女周某菲(13周岁),后两人离婚,两子女均由吴女士抚养。

2020年1月26日,周某以代为保管名义将两名子女16800元压岁钱全部拿走。

周某翔、周某菲在此之后多次要求父亲周某返还自己的压岁钱,周某以各种理由多次拒绝返还。于是,周某翔、周某菲便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周某返还两人压岁钱。

法院判决,被告周某应在15日内及时返还,由两位原告的母亲监管。


三、孩子:压岁钱,是我的!

对于孩子起诉父母要回压岁钱,部分网友表示如此行为有损家庭和睦,过于“硬核”,也有不少网友认为父母更应该信守承诺,树立榜样。

1080x201_a7d247247f39f831.jpg

图片来源:微博


其实,在法律上

孩子的压岁钱

本来就是孩子的


==热点聚焦==

1、给压岁钱属于何种性质行为?压岁钱所有权归谁?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子或者其监护人表示接受、钱款发生转移之时,压岁钱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孩子所有。家长给对方孩子压岁钱是另一个独立的赠与行为,并不存在压岁钱之间的交换和折抵,故家长给对方孩子压岁钱的行为并不影响压岁钱的归属


2、家长以保管的名义挪作己用是否合法?

民法典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所以,即便压岁钱在家长处保管,家长也要妥善保管,不能私自挪作己用,为自己购置物品,损害被监护人财产权益



四、律师分析:与父母是否离异无关

以上两例案例具有一定特殊性

那么实际家庭遇到压岁钱问题

该如何看待?

广州市政协委员、

民盟广州市委法制委主任

郑子殷律师为大家解惑

👇👇


问:起诉父母借压岁钱是不是合理诉讼方式?这笔压岁钱从法律层面上解释本身是确实属于孩子吗?

郑子殷:长辈或者父母给孩子的压岁钱属于赠与行为,钱归孩子所有。

根据《民法典》,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接受压岁钱显然就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虽然《民法典》对于八周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作规定,但是根据《民法典》第34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理应保护孩子的财产权利,因此从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角度出发,即使孩子是未满八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也要保护其财产权利不受侵害,也就是要替孩子保管好属于孩子的压岁钱如果父母不保管好孩子压岁钱,借钱不还,孩子当然可以通过监护人对借钱的另一方监护人提起诉讼。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在司法保护中规定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督促、支持其提起诉讼。


问:以上两宗案例的父母监护人属于离婚失去了监护人资格的情况,所以可能法院判处的时候考虑到这个情况会有这样的判罚。那么对于非离婚,法院判决会不一样吗?

郑子殷:根据民法典,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而父母向子女借压岁钱纯粹民事纠纷,属于民间借贷借贷关系不因父母是否离婚而改变,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也只会围绕是否存在借贷关系,进行审理以及作出判决,父母双方是否离婚不是法院的审理范围。

父母是否离婚,他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不会消灭的,所以这个不是法院要考虑的点,法院只会考虑他们之间有没有这个民间借贷的关系,如果是有的话,法院就会按这个点审理,然后做出判决要不要还本金、支付利息,不会考虑父母之间是不是离婚。


压岁钱处理非小事

家长也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共同协商

互相尊重

树立正面榜样

培养理财观念

💪💪


南都校探(nanduxiaotan)报道

部分资料来源:央视网、新快报、澎湃新闻

专业指导:广州市政协委员、民盟广州市委法制委主任郑子殷律师

整合:刘哲 实习生 林芃 胡可盈

南都记者孙小鹏对此文亦有贡献

封面图来源:IC photo


编辑:刘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