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进行时,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在2023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建设更高水平健康东莞。南都记者注意到,相比之前提出的“健康东莞”,今年两会报告提及“建设更高水平健康东莞”,对东莞卫生健康事业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卫健局将从抓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加快“两个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优化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卫生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党建引领工作等八方面发力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全局性谋划、整体性建设更高水平健康东莞,同时通过谋划、落地重点项目赋能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卫健局局长张巧利
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抓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也是东莞卫健局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张巧利指出,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以最小范围、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控制住突发疫情。加强新冠病毒感染监测,动态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对养老机构、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学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集体单位的聚集性疫情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置。切实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预防和减少疫情周期性高发带来的重症、死亡风险。
据悉,三年来,东莞始终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阶段举措,持续有序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从“动态清零”到“二十条优化措施”“新十条”,再到目前的“乙类乙管”。东莞始终坚决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调整各项策略,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确保平稳转段,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暴露出的人才不足、设备不齐、机制不完善、能力跟不上等救治短板,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全市综合医院重症救治能力,配齐重症床位,加强重症医护人员培训,强化重症学科建设”,张巧利指出,今年将重点加快“两个体系”建设,除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还将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推动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的同时,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培育壮大公共卫生医师队伍。此外,还将推进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强化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决策管理、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调查处置能力。构建多点触发、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常态化开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演练。
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卫生健康事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和必然要求,更是要以铸剑砺剑亮剑的决心,开山破局,以点带面,通过谋划、落地重点项目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张巧利采访时表示,日前,她在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已提出将围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推进东莞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几年高质量发展。
更高水平健康东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是今年重点发力方向。今年,东莞卫健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关键性领域改革,围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目标,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打造一批高水平医院的同时,推动镇街公立医院往“大专科、小综合”方向发展,打造核心竞争专科。推动优势学科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科,新增省级重点专科10项,新增市级重点(特色)专科15项。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高危孕产妇急救中心、儿童应急救治中心和创伤中心5大中心建设,创建6家省级创伤中心。
此外,还将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包括扩充家庭医生队伍,推进签约家庭医生群众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积极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扩大覆盖面。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为导向,完善设备药品配备,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探索试点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医联体,人、财、物等方面资源高度融合,实现业务、绩效“双提升”等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期间,多名卫健系统的委员代表均提及建设更高水平健康东莞,首先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张巧利透露,今年,卫健局也将继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2个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10个“东莞名医”、20个医学领军人才和50个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两会报道组 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编辑:黄芳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3东莞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