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全国前十!广东版“义乌”崛起背后,新物流支点城市逆袭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3-02-10 20:40
数字经济地图志.png

2022年包裹量居全国第四、一举超越上海和杭州两大城市、“淘宝镇”数量为广东省第一、快递业承载全市商品流通货值达到近2000亿元、全国首批广东首个“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将被打造成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这些都是过去一年,被称为广东“小义乌”的揭阳,所收获的瞩目“成绩”。

近期,国家邮政局公布了2022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全国快递业务量、收入前50位城市也随之出炉。从分城市榜单来看,金华(义乌)、广州、深圳位列全国快递业务量前三,上海、广州、深圳位列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前三。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广东城市表现极为亮眼——不仅广深持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且在2022年,无论是快递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广东均有5座城市冲入全国前十,足足占到一半,展现出广东作为全国邮政快递业大省的姿态。揭阳以超过37亿的业务量,首次进入了全国快递业务量城市TOP4榜单。而佛山、汕头均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居民消费、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广东省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培育骨干企业、健全网络体系、加强科技应用、深化联动融合,大力推进广东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

pic_1264098

揭阳机场。

揭阳快递业务量冲入全国前四,汕头首次进入前十

在2022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前10的城市中,广东省有五座城市上榜:广州、深圳、揭阳、东莞、汕头。这反映出广东整体快递行业的持续增长。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快递业务量完成301.4亿件,同比增长2.3%;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510.3亿元,同比增长2.3%。广东省成为2022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率先突破,也是唯一突破300亿件大关的省份。

结合广东省各市快递行业发展情况来看,2022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19个城市的快递业务均实现了量收双增,深圳的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降3.01%、7.2%。广州市的快递业务量同比下降5.13%,但收入增长了2.84%。

作为省会城市,2019年,广州获评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广州加速从“快递大市”迈向“快递强市”。在“千年商都”的资源积累和各类产业集群的加持下,2021年,广州邮政快递业正式迈入“百亿”时代。2022年,广州连续第二年以破百亿的包裹量(101亿件)领衔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浙江义乌,相当于第三名的近2倍。年人均快递使用量达到531件,广州人均每天收1.4个包裹。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作为广东沿海经济带东翼主要城市的揭阳,首次进入了全国快递业务量城市TOP4榜单,以超过37亿的业务量,一举超越了上海、杭州两大长三角城市。南都记者梳理近5年的数据还注意到,从快递业务量的指标看,2019年,揭阳进入全国前十榜单,排名第九;此后连续两年以超过50%的增速,在2020年超过了苏州、东莞,在2021年超过了北京。相当于在5年内排名提升了7位。若从快递收入的指标看,揭阳也从过去两年的全国第十上升至第九位。

此外,还有两座新入列全国前十榜单的广东城市值得注意。

2022年,佛山以174亿元的快递业务收入,排名从全国第十一上升至第十。2019年,佛山在全国快递收入前50中仅排第十六,相当于4年升了6名。但佛山的快递业务量排名相对靠后:2019年~2022年,佛山先后位于全国快递量前50中的第二十二、第二十、第十八、第十五位。据官方统计,作为制造业大市,2022年以来,佛山市共培育快递服务制造业项目50个,服务制造业快递业务量超过240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超过3.6亿元,支撑制造业产值近55亿元。

1676029023780.jpg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2022年,汕头则是以24.6亿的快递业务量,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居于第八。2019年~2021年,汕头先后位于全国快递量前50中的第十六、第十二、第十一,相当于4年升了8名。但汕头的快递业务收入较为靠后,近两年稳定在全国第十七位。去年11月,汕头市接连出台两份重要规划:《汕头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汕头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十四五”规划》,明确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快递服务水平。


全市快递95%以上为电商件,商流物流协同发展

2022年,揭阳、汕头的快递业务增长表现亮眼,反映出粤东潮汕地区正成为广东省继珠三角后,又一大快递产业“增长极”。南都记者梳理广东省邮政管理局的统计发现,过去5年(2018~2022年),粤东地区的快递业务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3.3%、15.3%、19.4%、21.8%、23.4%;快递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分别为8.7%、9.7%、11.5%、12.5%、13.7%,均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同时,珠三角的快递业务量比重已从2018年的84.6%下降至2022年的74.2%。

电商是快递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有数据显示,揭阳共有电商企业1万多家,全市快递的业务量95%以上为电商件,被业内称为“北义乌、南揭阳”。据阿里研究院统计,2022年全国“淘宝镇”数量达2429个,广东有283个,揭阳就拥有38个,数量居全省第一。这已经是揭阳自2020年后第三次该指标居全省第一。

pic_1205904

山东曹县共同配送中心。

完善的产业集群是电商发展的“底气”所在。资料显示,揭阳拥有五金不锈钢、纺织服装、塑料、制鞋、医药、玉器等优势传统产业,被誉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塑料时尚鞋之都”“中国中药名城”“亚洲玉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中国快递示范市”等称号。每年,源源不断的鞋帽、服装、药品从这座粤东小城发往全国各地。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中小商家纷纷“触网”,揭阳市培养各类电商人才超过20万人。有电商从业者对南都记者感慨,“在我朋友圈里,很多潮汕揭阳人在广州做实体家电厂商,后来都回流到家乡创业了,主要也是因为看中了那边各方面成本比较低,也有很好的电商市场发展土壤。”

圆通速递方面向南都记者介绍称,圆通在潮汕主要的电商客户发展迅速,主要产品服装、玩具、化妆品、数码配件等,公司在潮汕地区的日均吞吐量,出港量约800万件、进港量约100多万件,占广东整体业务量的比重25%,在公司全网基本能排到前三。

据揭阳邮政管理局统计,揭阳快递业务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20年的4.96%攀升到2022年前三季度的8.23%,快递和电商协同发展成效显著。自2013年以来的10年内,揭阳市快递业务量、收分别翻了364倍和166倍。以每件快件平均货值为50元计算,揭阳快递业承载全市的商品流通货值从2013年的5.2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903亿元,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打通物流通路,行业政策红利不断

“基于电商市场的发展,潮汕这几年发展非常迅猛,尤以揭阳为突出,很多玩具(积木、机器人)都是从那边发货的。”一位物流企业从业者对南都记者形容:揭阳就像广东版的“义乌”。“我们很多出省的货品很多是走揭阳机场的航空运输,虽说电商件多走陆运,但是未来,机场+高铁+公路的多式联运也是发展趋势,对快递发展肯定有帮助。”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区位方面,揭阳位于粤东地区中心位置,东接汕头、潮州,西连汕尾,南濒南海,北邻梅州,是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主战场。作为广东省第三大国际干线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更是坐落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城的中心,扩建完成后,年货运吞吐量有望超过9万吨。随着“水陆空铁”立体大交通发展体系的形成,顺丰、圆通、中通等主流快递公司均纷纷将粤东转运中心布局于此。

为推动揭阳市快递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揭阳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揭阳市物流产业政策利好不断,先后发布《揭阳市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揭阳市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揭阳市深化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行动计划的通知》《揭阳市促进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既有快递业“两进一出”的具体举措,也有宏观物流产业规划等方方面面。

2022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梅州、汕尾、阳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市明确货运枢纽城市主导发展方式,强化货运要素资源集聚,加快提升货运枢纽城市能级。将珠海、佛山、东莞、揭阳打造成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重点发挥辐射全国的枢纽集散功能。

电商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南都记者分析称,潮汕地区本身经商氛围浓厚,轻工业、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加之其海空铁的区位优势较内陆城市更显著,因此,无论是在人才、经营理念、经商文化,还是产业基础、物流通路,结合电商后都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效益,自然也就会推动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不过,潮汕的产业升级还有待完善,比如品牌意识、营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很多还停留在生产制造方面;同时,很多工厂生产还停留在手工阶段,更需要从自动化升级等方面去做整体的提升,以带动中高端制造业升级。

2016年,揭阳市荣获全国首批、广东首个“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今年1月4日,揭阳市政府印发2023年一号文件——《揭阳市促进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持续深化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推动行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产业。揭阳市邮政管理局表示,将持续强化“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示范引领优势,推进揭阳市由快递大市向快递强市迈进,推动行业更好服务于揭阳实体经济和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等新经济的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田爱丽,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