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预制菜,关注即时零售、灵活用工,中央一号文释放啥信号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3-02-14 16:13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的“三农”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全文共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对比去年将“直播带货”首次写入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预制菜,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值得关注的是,相比去年,今年的文件内容有所调整。文件第六部分聚焦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拓宽,从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经营增效、农民财产权益三部分进行部署,涉及人们关注度较高的灵活用工、返乡创业等问题。


一号文首提预制菜 
长三角发布统一标准

中央一号文首次提及的内容是各界关注的重点。去年,大热的直播带货首次被写入文件,明确指出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今年,预制菜首次写入文件。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部分,《意见》指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疫情影响之下,烹饪方便的预制菜快速被消费者所熟知。三年以来,这条万亿赛道成长为新风口,各地政府争相布局,发布相关政策。广东省政府去年3月发布“预制菜十条”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相继提出加码预制菜。

卤鹅2.png

位于广东汕头的卤鹅预制菜工厂

2月初,针对预制菜行业缺乏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的通知》,制定一体化的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推动长三角区域统一预制菜生产操作规范。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分析指出,预制菜仍处于蓝海,市场规模红利显著,但产品标准化程度低、SKU延展性强的情况下,市场格局天然较为分散,具有产品持续创新、渠道快速拓展、供应链布局完善等先发优势企业有望尽享行业红利。


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卖原字号转向卖制成品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之外,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意见》明确,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称,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要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产业融合,纵向上要贯通产加销,横向上要融合农文旅,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意见》指出,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

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再次提及直播电商。《意见》明确,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3476x2264_490da82203731e9e99b75738aa55c8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在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一家现代农业园区,工人在采摘西红柿。新华社照片 


关注灵活用工、返乡创业
重点工程推广以工代赈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2022年,我国农民收入首次迈上2万元大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45。

灵活用工、超龄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均被提及。《意见》指出,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唐仁健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全面实施产业提升行动,集中资源力量支持重点产业做优做强,把返乡入乡创业作为重要抓手,协调创设更加务实管用的人才支持政策,推动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拓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空间;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

 

编辑: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