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点名新冠保险套路多:为拒赔玩“文字游戏”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3-02-15 16:20

2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提到,“新冠”保险套路繁多。

中消协表示,疫情发生后,国内不少保险公司推出“新冠”隔离和感染相关保险,并在网络平台上售卖,成为网络保险领域的“网红”产品。但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随着感染人数的激增,在理赔时遭遇各种“高门槛”。

一是宣传容易赔付难。一些保险公司为吸引消费者投保,宣称核酸阳性即可赔付,消费者实际感染后又设置苛刻条件,如要求提供CT检测报告和医生确诊通知书等才能理赔。

二是为拒赔玩“文字游戏”。部分保险公司以消费者确诊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而非“新冠肺炎”为由不予赔付。

三是逃避赔付责任。有些保险公司通过下架相关保险产品、保险理赔员失联、客服电话不通等方式故意逃避赔付责任。

据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随着“新十条”发布,多家保险公司紧急下架相关“新冠防疫保险”。在支付宝“蚂蚁保”平台上,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目前仅在售的一款由人保健康承保的“疫安心·防疫保(含新冠)”,但该产品不保障无症状感染者。从各大消费投诉平台来看,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在防疫险理赔方面的纠纷数量高涨,不少投保者理赔遇困难。

中消协发布的案例显示,2022年5月,消费者袁先生向上海市黄浦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黄浦区消保委”)投诉,其于2022年3月9日在某互联网保险公司购买爱无忧隔离险,后来居住小区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封控。消费者所处的楼栋内也有多户住户被确认为新冠肺炎阳性患者,消费者按照规定实施居家隔离。但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时,保险公司却拒不赔付。经黄浦区消保委调解,商家向消费者赔付5000元。

那么,投保人购买“新冠防疫保险”后,如果遭遇保险公司拒赔,有哪些有效的解决途径?

北京浩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及险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崔春霞律师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首先,保险消费者可以与保险公司进一步沟通协商;其次,保险消费者可以找保险行业协会进行居中调解;第三,可以向银行保险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第四,可以到法院提起保险合同纠纷诉讼,请求法院进行裁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做法没有先后顺序。保险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解决纠纷。

最后,崔春霞提醒消费者,在签订防疫险这类保险合同前,首先要搞清楚保险合同关于保险责任的约定,更要搞清楚保险合同中的除外责任约定以及理赔的相关约定;其次,对于保险公司提出的特别约定的事项要非常谨慎,可以多比较几家不同保险公司的同类产品,研究其在保险责任及/或除外责任中的细微差别。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此前报道链接:“新十条”出台后,多款防疫险紧急下架,投保者索赔遇尴尬

编辑:罗曼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