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近日,牛津大学名誉教授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力作《战争:人性、社会与被塑造的历史》问世。该书是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的又一力作,集中讨论了大量颇具争议的话题:战争是何时开始的?为何战争被描述为所有人类活动中最具组织性的?为何战士几乎都是男性?战争是否曾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战争与人类从来都密不可分,这个词语本身就足以引发人们从恐惧到敬佩的一系列情感。我们中的一些人选择对它视而不见,仿佛对战争的回忆和思考会在某种程度上将它拉得离我们更近;其他一些人则对它着迷,能从中寻求刺激和魅力。战争带来暴力与无序,却可能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具组织的行为。战争既是人类历史的毒瘤,也带来和平与进步,开辟了通往未来的道路。
作为历史研究与国际军事领域的领军人物,麦克米伦在《战争:人性、社会与被塑造的历史》中通过对九个章节的详细解读,从古希腊和罗马到百年战争,到美国内战,再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对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到当下战争中所获教训的反思,从历史、政治理论、文学、人类学、生物学和其他多个学科的角度,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类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而我们又将付出什么代价。同时,通过分析战争的起因、方法与手段等,作者审视了战争以何种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而我们在政治构架、科技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变迁又是如何影响战争进行的。
和平是种反常吗?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将战争看作当往常的和平被打破时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一边尽情欣赏伟大的军事英雄和他们昔日战斗的魅力,一边对战争中那些英勇无畏的故事怀抱敬意。书店和图书馆的书架上塞满了军事历史类的书籍,电影和电视制作人也知道战争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话题。公众似乎从未对拿破仑及其战役、敦刻尔克撤退、诺曼底登陆或是《星球大战》和《指环王》等幻想故事感到厌倦。我们喜欢它们,一部分原因是它们处在一个对我们来说安全的距离之外,我们相信自己永远不必参与到战争中。在麦克米伦看来,战争既不是一种应该尽快被忘掉的反常现象,也不只是事物的常态(和平)的缺失。战争与人类社会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们甚至难以说出是哪一方支配或影响了另一方,如果我们理解不了这个事实,那么我们便失去了人类故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希望了解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是如何走到历史上今天这一步的,我们就不能忽视战争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麦克米伦坚信,若想弄清楚过去的一切,我们就必须将战争纳入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中。战争造成的影响太过深远,忽视它就是忽视了一种强大的力量,类似的力量还有地理、资源、经济、思想、社会和政治变化,它们塑造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并改变了历史。战争提出了什么是人性、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等基本问题。由于我们与战争的关系格外复杂,因此尚无法得出统一的答案。作者也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战争的诸多层面。我们所讲的语言、我们拥有的个体记忆以及最伟大的文化瑰宝都反映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荣耀和痛苦。作为一个令人不安又极具挑战性的话题,麦克米伦也通过引人入胜的观察和实例,揭示了战争如何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性中最邪恶的一面和最高尚的一面。
据悉,该书荣获《纽约时报书评》2020年度十大好书,并受到《华盛顿邮报》《卫报》《金融时报》《科克斯书评》《出版者周刊》《图书馆评论》重点推荐。
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