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榕 近日,深圳市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大会在深圳举行,该中心是在深圳市科创委资助下于2022年底成立,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为中心单位,有9家深圳医院为协同单位,6家网络单位,多家参与单位,初步形成覆盖深圳市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网络。
打造深圳特色的呼吸医学样板工程
据介绍,深圳市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家协同单位分别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6家网络单位分别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区中医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启动会上,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王凌伟表示,该中心将推动深圳呼吸学科“医、教、研、防、管”全面提升,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呼吸医学样板工程,将打造立足深圳,面向全省,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控诊治临床研究中心,着重临床与基层研究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
为什么要建立呼吸系统疾病防控诊治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它的意义有几个方面。我们国家由于人口众多,疾病种类多,从医过程中,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跟英国的著名专家交流时,他目前七十岁,才见过两例,而我们通过多个医院的联合,汇总了几十例病例。成立临床研究中心意味着,我们可以联合大家,建立临床研究中心疾病队列,提高诊断的能力,可以邀请很多专家过来共同的会诊,促进团队的进步,提高医生对病人的管理和诊疗能力。此外,以国外为例,他们有很多先进的研究平台、技术,但他们的病例不够,而我们病例更多,研究的技术和平台能力也具备,那么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可以为医学尤其临床医学的进步做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们通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来建立常态化工作流程,常见病多发病,一定是经过专家组共同讨论认可,按照规范流程,并且根据最新的研究不断更新。对于疑难杂症,我们要有很多专家会诊,通过这个规范化流程的会诊,为年轻医生的进步提供素材营养。”陈荣昌说,未来还会有一个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让每个年轻人都得到这个规范化的培养,都成为一把好手。
陈荣昌用盆栽和森林来比喻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对医生、对临床的意义,在他看来,临床研究中心,就是给临床医生营造一个森林环境,让医生们可以更好成长,成为一个好医生。
新冠感染后总咳嗽,可能是这两个原因
陈荣昌也分享了去年底新冠病毒感染高峰过后,目前门诊的情况。
“门诊有很多新冠后一直咳嗽的病例,原因之一是感染以后整个气道黏膜受到损伤,还没有完全修复好,需要时间慢慢好转,这是典型的气道感染后的咳嗽综合征,中华医学会分会成立专家组专门针对这类病人出了专家共识。新冠感染后大约有20%-30%的人会咳嗽两三个月,2%-3%的人咳嗽接近一年。” 陈荣昌表示,如何面对新冠感染后咳嗽?如果只是咳嗽有少量的痰,这个咳嗽就会好得很慢,没有反复,对于这种情况通常用化痰止咳药对症处理就好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好转。
需要注意的是有无继发感染,陈荣昌表示,有的人持续咳嗽是继发感染,继发感染是气道黏膜经过损伤还没有完全修复,抵抗力较低,如果出现咳嗽再反复,出现黄浓痰,说明有继发的呼吸道感染,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继发感染。
也有市民在新冠后拍CT发现肺部还有很多纤维灶,担心纤维化,陈荣昌也提醒,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可怕,过几个月会慢慢吸收,千万不要过度治疗,只要自身感觉良好,哪怕影像学显示没有完全吸收,也不要过度担心。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