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词滋润每一位少年成长 广州《晨读晚诵》新书发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3-02-19 16:41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2月17日, “2023年广州市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主题教研暨广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研究成果《晨读晚诵》发布会活动在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华穗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该活动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广东教育学会国学教育专委会协办。

2.jpg

学生的“诗配画”作品在活动上展出。

抓好小学关键期,在孩子心中播下诗意种子 

活动伊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坪、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国岱博士为本次活动作开场致辞。

“莫道行路早,更有早行人。春天正是读书时,少年正当诵诗情。唐诗宋词是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古典诗词的神韵与灵动,也会滋养浸润每一个少年儿童的成长。”在致辞中,陈坪表示,广州市教研院承担了广东省教研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项目,这两年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这两个主要任务开展教研工作,努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晨读晚诵》就是其中代表性成果之一。这套丛书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体现了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一直以来秉持的文化育人,推进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教学评新生态行动的宗旨。小学语文以诗词教学研究为切入点,研究诗词教学的学与教,探索更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这些思考融进了这本小册子,给广大老师们阅读、思考,是一个有益的教研探索。

3.jpg

“相约飞花令”诗词大会在活动中进行了一段小演出。

“花城小语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播撒诗词文化的星星之火,教孩子们沉浸式赏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乐,用诗词去浸润孩子们的人格塑造、审美追求和情操,培养孩子们怀着一颗诗心去看待这个世界,怀着一颗诗心去看待自己的生活。”陈坪希望,广州市小学语文学科的老师们能够发挥创造力,抓好小学这个打基础的教育关键期,在这个春天里,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诗意的种子,让他们在多样化的诗词教学和诵读活动中,热爱祖国的优秀诗词文化,自觉地传承诗词文化。

以文化人,深化课程改革,全力打造“诗词之都”

活动中,各基地实验学校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了“晨读晚诵”活动的开展情况。天河第一小学方晓苗老师与学生展示《晨读晚诵》晨读课例,诵读形式多样,情境化学习,趣味盎然。番禺石碁镇中心小学曾筱洵老师带来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课例,评价先行,诗语小剧场的情境创设,在剧本撰写和情境表演中实现古诗词的教学。接着,天河一小学生带来自编诗歌小剧场《清明》和“天翼少年”微型《诗词大会》。

1.jpg

诗词教学课例展示。

广州市小语教研员林玉莹老师作市小语教研基地项目自评报告。林老师提出《晨读晚诵》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并提出古诗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的驱动下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把做题变成做事,把做事变成做人,在做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自觉的优秀文化的传承人。

天河区华阳小学温春来老师、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陈品花老师和天河第一小学许涓老师作讲座,阐述了如何基于新课标理念,落实小学古诗文教学活动。

活动最后,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桑志军教授进行活动总结,从教研和学术的角度高度赞扬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了新课标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认真落实广东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推动广州实现高质量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广州将立足广州诗词文化底蕴与基础,进一步弘扬诗词文化,全力打造“诗词之都”,用诗歌“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着力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

 

 

编辑:梁艳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