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发女孩遭网暴抑郁离世,从判决书看网暴怎么判,维权难在哪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3-02-22 10:38

2月19日晚,曾因粉色头发遭遇网暴的24岁杭州女孩郑灵华离世,她的朋友“阿唯”发帖称,“因为网暴加校园暴力,我的朋友郑灵华,她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023年1月23日”。据悉,遭遇网暴后,郑灵华一直坚持通过诉讼维权,一方面向各平台举报投诉,另一方面将上千条相关内容进行公证,“希望至少能让他们道歉”。

各类网络暴力事件中,“维权难”始终是关注焦点,郑灵华网暴案件代理律师曾分析,目前,针对网络暴力并没有专门性的立法或者司法解释。在类似的诉讼案件中,判决结果如何?维权难,究竟难在哪儿?

网暴侵权怎么判?

一份来自郑灵华委托律所披露的律师声明显示,在该起事件中,存在恶意盗用照片、评论区发表不当言论等行为,构成肖像权、名誉权侵权。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以“名誉权”为关键词,通过北京互联网法院网站检索相关网络侵权纠纷案件民事判决书,结果发现,针对个人的“网络暴力”并不多,相关的有8篇民事判决书,判决时间为2019-2022年间。

进一步分析发现,8起案件中,7件起因为“个人起诉网站平台发布造谣信息,对原告造成恶劣影响”,比如刘诗施(演员刘诗诗)与陈静名誉权纠纷案中,被告陈静使用新浪微博账号发布针对原告的含有侮辱、诽谤言论的微博。原告称被告粉丝数量15823,博文的阅读量近50万次,足以导致社会对原告作出负面评价,给原告带来极大精神伤害。法院判决被告在微博主页置顶致歉声明30日,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合理维权支出损失3万元,为8起案件中赔偿金额最高。

梳理判决结果发现,均为原告胜诉,被告向原告道歉,道歉方式或为规定期限内在社交平台置顶致歉声明,或在网站登载致歉声明。在这8起案件中,原告方均获得了经济赔偿,金额3000元-60000元不等,不过,并非每次起诉都会获得赔偿,南都记者此前统计裁判文书网上30起有一定代表性的网暴案件发现,24起原告胜诉的案件中,只有14起获得了赔偿金额。

在此前发生过的网暴案件中,量刑较重的是2021年的四川德阳女医生遭网暴后自杀案,四川绵竹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常某一、常某二、孙某某在网上煽动网络暴力,公然侮辱他人,致被害人安女士自杀身亡,其行为均已构成侮辱罪,三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一年缓刑两年、半年缓刑一年。

网暴维权难在哪儿?

郑灵华的代理律师金晓斌称,当前,网暴取证主要面临两个难点,一是侵权人可能在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删除侵权信息,二是具体侵权主体难以确定。自诉人举证存在不小的困难。郑灵华取证至杭州市西湖公证处进行公证,花费4000元后称其不足以负担律师费,金晓斌律师自愿免费代理。当事人在取证时也会造成二次伤害。

当前没有针对网络暴力的专项立法,而是根据具体个案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从现行法律中找到对应的准确的定性。比如《民法典》对公民的人格权独立成编,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2013年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同一信息点击、浏览次数达5000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达500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或施害人在两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并再度诽谤他人,均可被认定为侮辱、诽谤罪中的“情节严重”,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平台如何阻止网暴?

2022年11月4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通知》要求,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方面,要建立网暴信息分类标准和典型案例样本库,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组织专门工作力量,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在网暴当事人保护方面,设置一键防护功能,优化私信规则,建立快速举报通道。在网暴信息传播扩散方面,加强评论环节管理,及时清理违法违规评论。

南都记者在某互联网平台内容审核人员处了解到,审核系统有搭建模型,辱骂等恶意行为先由机器模型审,机器没有通过的再转入人工审核,会根据辱骂用词、有无涉及联系方式、住址等隐私让文章可见度不同。但其表示,对于网暴文章、评论相关账户的封禁并不严格,或者是短时间封禁。

郑灵华的照片被某短视频平台用户盗取,用作编故事卖课,她于7月14日向短视频平台人工客服和邮件举报投诉,但被告知只有达到一万粉丝才能禁止他人下载原创作品,无果。

百家号一用户发布盗用内容后招来大量负面评论,对郑灵华本人、其爷爷、研究生院校都有攻击,郑灵华称“看到这些低俗肮脏的评论,甚至差点精神崩溃”,而百家号的举报链接非常难找,举报表格极其复杂,她填了近一小时。7月19日还是没有删帖,最后拜托在百度工作的熟人帮忙删帖。

平台对网暴内容、网暴者的投诉很难形成统一的处理标准,不过在当事人保护方面,微博有设置标签提示,一键投诉和屏蔽。“阿唯”公开郑灵华死讯后,一微博用户私信“阿唯”进行谩骂,称其消费朋友。“阿唯”的截图显示,微博弹出标签“被他骚扰或人身攻击可投诉或屏蔽”。此外,微博还上线了“一键防护”功能,开启后,7天内将不接收未关注人的私信、评论及转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某短视频平台内部人员称,“网暴的界定和识别是目前的难点之一,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受害人具体情况、抗压能力,信息传播量级、传播速度进行个案分析,这对平台进行规模化、及时性治理带来很大困难。”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采写:李雨佳 张雨亭

编辑:李雨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