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同日,十堰市郧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谢守军向南都记者介绍称,今年将启动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博物馆建设。据南都此前报道,去年9月,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现1具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据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2日在北京举行。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等6个考古项目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同日,十堰市郧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谢守军向南都记者介绍称,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工作正在科学有序扎实推进中。2023年将启动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博物馆建设。同时,计划依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按照“一年见雏形、两年大变样、三年建成开放”的工作思路,把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建成集遗址保护、寻根溯源、考古科研、研学旅游、田园休闲为一体的古人类生存演化研究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全面系统的发掘整理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讲好“郧县人”故事,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南水北调大水井,万古一地大郧阳”核心品牌,发挥大遗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促进作用,为推进郧阳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汉江生态城、冲刺中部百强县”提供有力支撑。
据南都此前报道,2022年9月,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现1具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据悉,学堂梁子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主体为汉水北岸的第四级阶地,多数堆积厚度超过8米,局部厚度超过18米,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1989年、1990年,该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年左右,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2022年5月18日,考古队在有一定钙质胶结的沙土地层中,发现了埋藏在此的3号头骨化石,伴随出土大量动物化石与石制品。
同年9月29日,陆成秋曾向南都记者回忆发现3号头骨化石时的感受。他表示,由于天天面对考古发掘现场,自己当时“比较淡定”。“现场和队员确认后,我还记得我说了一句,‘我们创造了历史’。”陆成秋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杨天智
编辑:梁子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考古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