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篮主教练杜锋助阵!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走进肇庆封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3-02-27 11:52

2月25-26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肇庆·封开)第72站暨封开县研学第一课活动在肇庆市封开县大洲镇西畔村举行。

合影.png

体教融合

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800x534_63fc1b9e2d5ee.jpg

800x534_63fc1b9fa7288.jpg

据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组委会介绍,本站定向大赛共开展2天,少儿组、专业组、成年组参赛选手首日开展团队定向赛,次日开展短距离项目定向赛,体验组(包含亲子组、学生组、大众组、村民组)选手则仅参加次日的短距离项目定向赛,参赛选手们在风景如画的西畔村内奔跑,道路旁农舍与田园风光交错,东安江蜿蜒而过,两岸翠竹林立,一幅动静结合、独具魅力的春日画卷徐徐展开。

在活动主会场的趣味体验区,独轮车、赶圈圈、抛圈圈等贴近农村生活、“农味”十足、妙趣横生的趣味体育活动,让体验者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与文明的乡风。

在封开,封开,多次开展名人体育支教活动,推广独轮车等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促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发掘建设美丽乡村体育之路,推动全民健身。不仅如此,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举办也对封开县周边环境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助力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一部分。

活化文旅资源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图6.jpg30名研学师生开启“传岭南文脉·共建秀美封开”研学课程



定向大赛开幕仪式后,“研学第一课”(肇庆·封开·大洲镇)活动启动仪式也在主会场举行,30名研学师生开启“传岭南文脉·共建秀美封开”研学课程,在两广源流博物馆、贺江碧道画廊、南粤古驿道市集等开展研学旅行,发掘潇贺古道、茶船古道的文脉缩影,了解粤语、杏花白马茶等历史文化,感受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变化,在实践中打响封开文化名片。据悉,接下来,大洲镇、河儿口镇还将继续围绕封开文化打造相关研学课程。

活动期间,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骑游活动吸引了不少嘉宾、运动员与游客前去体验,主会场前的水域上演精彩的水上表演,主会场内农副产品展示区内参赛运动员、游客流连忘返。

精准规划

三师投身乡村贡献专业力量

图9.jpg

南粤古驿道文创基地授牌现场



图10.jpg

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张强赠送南粤古驿道邮册《千秋粤道》



据介绍,广东“三师”协会缘起于2014年9月启动的“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并于2020年正式注册成立,专注于广东省历史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服务,现已扎根农村、投身乡镇建设近9年,先后开展了“点对点”设计下乡,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创新孵化、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贡献专业力量。

在“三师”专家团队和市专家团队合力帮扶下,粤东、粤西、粤北乡镇建设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底,粤东、粤西、粤北12市和肇庆市所辖的900个乡镇已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265个乡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本次定向大赛期间还举行了三师志愿者之家与南粤古驿道文创基地授牌仪式。南粤古驿道文创基地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体育局联合主办的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作品孵化和践行的示范点,是"三师"文创赋能乡村振兴的根据地。

在赛事现场,南粤古驿道音乐及体育展示总监方小聪将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音像档案赠送给广东男篮主教练杜锋,南粤古驿道视觉总监张强将南粤古驿道邮册《千秋粤道》赠送给杜锋,两套作品展示了南粤古驿道的文化风采,赠送仪式也体现了赛事“体育+文化”的办赛特色。

相关

南粤古驿道最早起源于秦汉,是历史上中原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其覆盖全省,贯穿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串联起1200个人文以及自然生态节点,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是广东省体育局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委农办、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等部门,采用“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组织策划定向大赛;古驿道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涵盖的贫困村数量为1320个,约占省定贫困村总数(2277个)的60%。借助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及古驿道保护利用,带动沿线贫困村发展是古驿道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能。自2017年开赛至今,大赛深入挖掘古驿道文化内涵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活化利用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精准扶贫脱贫,实现古驿道沿线村庄振兴,将其打造成为展现岭南独特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的复兴之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供图: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组委会

 

编辑:肖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