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去世,享年92岁。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是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除了在经济学界有杰出贡献,厉以宁还是一位诗人。厉以宁曾多次到广东考察、调研,留下不少诗句。《厉以宁诗词全集》中,至少四十余首诗词为广东而作,家国情怀,经世济民,蕴含诗词中。
感悟广东改革
从《厉以宁诗词全集》标注了写作地点的诗词里统计,厉以宁在深圳作了7首诗词,在佛山、惠州、江门、梅州分别作了3首,广州、东莞、阳江、湛江分别作2首,中山、茂名、肇庆、韶关、云浮、河源、汕头、汕尾各1首。
厉以宁看到广东的改革开放走在各省份前列,曾在诗中表示肯定——“北燕年年遵祖制,衡阳转首一来回,岭南分外山川秀,何不乘风破例飞?”
1986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厉以宁初次来到深圳,被火车站人头攒动的景象打动。“京广万千南下客,轻装自带闯天涯”展现了80年代深圳的机遇万千。1992年,厉以宁在广东佛山、中山过春节,听到有关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消息,填了一首《相见欢》:“驱车直下珠江,细思量,何故这边常绿那边黄?创业绩,人尽力,任飞翔,难怪这厢温暖那厢凉!”
“市井骑楼重现当年盛况,国势民情远超康雍乾嘉”,2009年2月厉以宁到广州荔湾区考察时,现场为十三行商圈现场赠诗。在他看来,荔湾区欲打造十三行商圈是明智之举,十三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这一文化品牌重新擦亮将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他认为,广州今后的发展应更注重国强民富的关系,要让更多老百姓富起来,民富才能进一步推进国强,税收增加慢一点没关系,只要维持繁荣的商业氛围,自然就会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记叙岭南风情
除了到广东各市考察和调研,将经济思想藏于诗词,厉以宁也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感兴趣。在南雄珠玑巷忆人口迁徙,“冬寒照旧梅花放,家族同心人气旺,岭南处处可容身,红日虽沉星月亮”;在开平碉楼感侨乡韵味,“百树千花游子意,廊桥亭阁故园情,碉楼印证当年事,今日侨乡月更明。”
他还特别注意广东海洋业、渔业特色。汕头海边见到渔民赶海,写下“岛上春,滩上春,斗笠遮阳赶海人,欢歌情意真。鱼满盘,贝满盆,快速蹬车转后村,云来天渐昏”。湛江观察珍珠养殖,写下“漂洗珍珠,莫教手冻,尽心挑选名声重。喜见中外客商来,全球珠市原非梦”。
厉以宁先生不甘于在书本,游历多地考察,几赴广东观察经济海洋。他为中国经济改革指引方向,在经济学研究上治学严谨,同时,诗情画意、至情至性的一面也跃然纸上。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李雨佳
设计:张博
数据来源:《厉以宁诗词全集》、金羊网
编辑:李雨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厉以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