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老年人就业需求,改善老年人就业环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3-02-28 23:24

老人就业话题近来持续引发关注。第三方招聘平台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六成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人民日报报道提到,不少老年人渴望重返职场,但由于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对口合适的岗位更少,导致老年人择业范围狭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就业需求背后原因多种多样,有的人不习惯退休生活,“真正退休之后,属于自己的时间虽然变多了,生活也变得空虚了,每天遛弯看到匆匆赶路的年轻人,甚至有点失落。”有的人迫于生活压力,希望能趁自己还有能力,为养老攒点积蓄。

就业出发点不一样,但就业难度却是共通的。一方面是适合老年人的工作比较少,另一方面,关于老年人就业的社会保障较为薄弱,很多用人单位对于招聘老年人存在顾虑,加剧了老年人群体就业难。

考虑到当前就业压力普遍存在,老年人在就业市场上显然就更加弱势。在很多人印象中,相关工作种类颇有局限性,男性做保安、女性做保洁是比较普遍的。即便是高学历老年人群体,就业选择也很有限。近日有媒体就提到这样的个案,毕业于清华大学的58岁男子,退休前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项目经理,想找管理岗、顾问岗或培训导师岗的工作,要求月薪不低于5000元,虽有名校学历加外企工作经验加持,但投简历近半年时间,基本没有企业联系过他。

一方面是老年人有着普遍的就业需求,一方面是老年人就业障碍重重。比如,多地出台政策,禁止6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这一政策变化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支持者有之,反对声音也颇引人注目。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保护,毕竟建筑施工体力强度比较大,并不适合老年人。而媒体近日报道,一名64岁老人为了到工地上岗,特地办理了一张57岁的假身份证,结果被警方查获并处以行政处罚,网络舆论则对该老人普遍抱以同情。

站在用人单位角度看,如果老年就业者保障不到位,招聘这一群体就有一定风险。前段时间出现在宁波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一名60岁的快递员在进行快递分拣时,因心搏骤停猝死在岗位上。由于该快递员年满60岁,无法与快递公司建立劳动关系,进而无法申请工伤认定。这一事件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按照法律人士的解读,问题在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普遍认知中的劳动者,但不再是劳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

上述事件发生后,很多人才意识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职场上竟然面临如此困境。舆论反响显示老年人的类似遭遇引发共情,也说明部分法律规定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现实。帮助老年人重返职场,需要在很多环节上努力,包括在政策上做加法,同时修改一些不合适的法律规定,提振用人单位对老年就业者的信心。老年人有就业的需求,更有就业的权利,社会对此不能视而不见。

编辑:张子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