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赖明勇:应加快清理地方歧视性补贴等不公平行政干预手段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3-03-04 11:49
微信图片_20230220182145.jpg

两会●高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这一新提法的必要性何在?如今制度型开放在我国的实施存在何种难点堵点?如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从而推进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认为,我国面临内有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外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挤压”等问题。在提升制度创新水平方面,他建议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境外投资者全面落实“负面准入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要加快清理和废除各地方政府的“歧视性补贴”“歧视性价格”“歧视性采购”等违反公平竞争的行政干预手段,在保证产业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中国方案”。

微信图片_20230304112423_副本.jpg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

南都对话:

谈制度型开放

内有体制改革不到位,外有国际规则“挤压”

南都:你今年带来了《关于稳步扩大我国制度型开放的对策建议》的提案。在你看来,目前我国制度性开放面临哪些困境?

赖明勇:去年5月,美国出台“印太经济框架”(IPEF)。同时,我国面临着内有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外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挤压”等问题。在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方面的开放仍存在诸多“痛点”,商品和要素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的不协调不匹配问题仍较为突出。

例如,规则对接力度不够,国有企业经营、政府采购等边境内措施与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的要求尚有差距;规制不健全,在实现政府数据公开、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电子传输免税等国内立法方面与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理念仍有偏差。

此外,管理不到位,行政干预过多,准入与准营不协调,负面清单缺乏相关配套等问题仍需完善;标准不统一,区域间各自为政,竞争上互相排挤的现象也有待根除。

南都: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在你看来,怎样才能把自贸试验区利用好,实现与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的衔接?

赖明勇:要做到两点:一是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抓手提升制度创新水平。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完善负面清单的配套正向鼓励政策和政府执行层级,探索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全方位做到企业的申请结办事项可查询可受理。还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强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压力测试;全面瞄准与CPTPP在数字贸易规则市场准入门槛、政府监管标准等方面的分歧,将对境外投资者的监管和保护联系起来,全面落实“负面准入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根据不同行业特性探索外资动态化管理机制,在保证产业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中国方案”。

二是以自由贸易网络为纽带打造制度治理样板。进一步降低消费品关税,在准入负面清单中更加关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措施和细则,如部分领域可由完全禁止向限制性开放过渡;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政策高科技贸易规则的制定。此外,建立健全国内贸易和投资规则,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交流,深化在金融科技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形成与沿线国家的规则融合机制。进一步高标准践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理念,在医疗健康、在线教育等领域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全面落实准入前、准入后国民待遇,进一步将重心由消减“关税壁垒”转向消减“非关税壁垒”,共建高效公平包容的自由贸易网络。

南都:你提到我国存在“标准不统一、区域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如何破除?

赖明勇:我认为要以深化体制改革为依托强化制度软实力。具体来说,应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积分落户政策土地评估和交易系统以及大数据信用系统,消除企业在国内建立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隐性成本”。

要加快清理和废除各地方政府的“歧视性补贴”“歧视性价格”“歧视性采购”等违反公平竞争的行政干预手段,健全和完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破除区域间的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减少管理层级,打造数字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简化办事流程,优化跨区域经营审批手续,统一建立各地政务服务一体化系统,加强海关税务工商司法等部门的异地协同执法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南都: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中国数字化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方面,你有何建议?

赖明勇:一方面要加快构建跨境电商市场监管体系,积极开展电子签名无纸化交易、电子贸易等领域的规则谈判。进一步推动数字领域立法,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细则;加快国内一些敏感领域的数字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数据监管共享机制,明确政府公共数据开放范围和开放方式。

另一方面,应协调我国在优势领域与其他国家的“规则冲突”,加强数字治理能力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开放与安全之间产生矛盾的可能性。还要提升数字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比如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在线教育资源数字医疗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倡导普及无纸化交易、数字支付、数字货币、数字监管。

此外,还要加强数字信任能力建设,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加大对数字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网络安全法》中涉及到的网络产品认证、网络保护等细则的国际衔接,避免将数字安全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提高全球数字治理能力。

谈粮食安全

加强国际市场监测预警,推动国际粮价合理定价

南都:你的另一份提案与粮食有关,也是近年来非常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从你了解的情况,国内的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赖明勇: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位于世界第一,超过6.8亿吨,但人均粮食产量为486公斤,同时,包括大豆在内的多种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较大,粮食安全问题依然长期存在。例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开阔平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已基本完善,丘陵山区农田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粮食生产能力较弱。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市场化、品牌化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待加强,“藏粮于技”、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尚需加强。

南都: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均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领域的科研,在你看来,有哪些领域需要在科研上发力?

赖明勇:大体可分为三类。1.加强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和抗病虫、抗逆性等前沿育种技术研究,力求种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促使粮食作物优质、高抗、高产相统一。2.加强新型智能农机和施肥施药技术研究,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绿色防控、农机智能化作业等先进农技农机技术,促进良种良法良田统一、农技农机融合,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3.加强粮食加工、储存技术研究,发展粮食全产业链经济,大力发展压缩食品等粮食精深加工,延长粮食存储时间,充分发挥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备战备荒”功能。

南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几度波动,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再次出现,需要做哪些准备?

赖明勇:我建议,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监测预警,努力争取国际粮价话语权和定价权。对外,应该加强国际粮食市场行情调查研究,认清市场形势,掌握市场动态,完善粮食安全预警储备机制,加强粮食充足储备,做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严格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确保稻谷、玉米、小麦、大豆四大口粮绝对安全。同时,加强国际粮食市场规范化制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市场定价,让国际粮价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对内,则要加强粮食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充分挖掘耕地资源,利用旱地、高岸缺水田发展红薯、高粱等优质旱粮作物,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蔬菜、果树,减少蔬菜、果树与粮食争地;利用间作、套种方式,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玉米、大豆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缓解粮食结构性矛盾,确保玉米、大豆等饲料粮的刚性需求,提高粮食生产自给能力。

 

南都两会报道组出品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宋承翰 实习生 黄欣欣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3全景看两会
聚焦2023全国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