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委员如何推选?全国政协答南都称“政协工作是接力赛”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3-03-03 19:23
微信图片_20230220182145.jpg

两会●政协新闻发布会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这是新一届全国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即将履职,新一届委员的构成有何特点?作为老政协委员的郭卫民对于新一届委员有何期待?南方都市报记者在发布会上向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提问。

1129410942_1677833436790_title0h_副本.jpg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回答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提问。

政协委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郭卫民首先介绍,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有2169名,来自34个界别。其中非中共委员60.8%,56个民族都有委员。委员名单适应新时代全国政协作为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要求,具有几个特点:

一是代表性广泛,委员基本涵盖各领域各方面,分布广泛;二是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荐在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等重大斗争和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作为委员,也统筹考虑民族、宗教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安排。三是新任和连任比例比较适当,在保留一定十三届委员的基础上,补充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四是委员素质较高,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群众基础和社会形象较好。


“政协工作是接力赛”

“五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政协工作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谈及作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感受,郭卫民表示,回顾这五年,十三届委员一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加协商议政活动,提提案,参加调研,提出自己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委员们对政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政协工作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郭卫民表示,政协委员中有一句话,“一届政协委员,一生政协情缘。”政协委员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做好政协工作,要有专业知识,了解形势,更要有家国情怀。政协委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要积极参与协商议政,一个提案,一个建议,参加一次会议,也许不会马上产生效果,但是持续性开展工作,和相关部门交流,慢慢就能把很多事情办成了,推动问题解决、工作的进步和事业发展。

郭卫民表示,政协工作是接力赛,需要一届届政协委员接续奋斗,现在接力棒到了新一届委员手上,新一届委员一定能够珍惜政协委员荣誉,积极履职尽责,把政协工作做得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延伸阅读:

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产生的4个步骤

南都记者了解到,和人大代表不一样,政协委员并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具体来说,政协委员的产生有4个步骤:首先是提名推荐。各党派中央、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个界别等协商提出委员名单。此外,各省区市也会推荐一些来自地方的委员人选。

第二步,中共党委组织有关部门会综合考虑平衡各方面提出的推荐名单,反复同各推荐方面协商形成建议名单。

第三步,委员建议名单会提交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进行协商和表决,经全体常务委员过半数同意才能通过。

第四步,建议名单通过之后,全国政协办公厅会分别通知推荐单位和个人,向委员发委员证书,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


政协委员如何体现广泛代表性?

据新华社报道,这次全国政协委员换届人选建议名单“具有广泛代表性,结构进一步优化,进退比例适当,人选素质也较高。”

在代表性方面,人选基本涵盖各领域各方面的人士,既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企事业单位和军队等方面的领导干部,又有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既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又有爱国爱港爱澳、拥护宪法和基本法、拥护“一国两制”方针的香港、澳门各界知名人士;既有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又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代表人士,还有其他方面的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有突出作用的代表人士。

所谓“新的社会阶层”具体包括四个主要的群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是指受聘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专门知识的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等;自由职业人员,即在政策法律允许下,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员;以及新媒体从业人员。

今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就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选的推荐提名情况和建议名单,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作说明时表示,全国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严格标准条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全国政协委员人选逐个审核把关,严把人选的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对廉洁上有问题的“零容忍”,对形象上有不良反映和负面影响的坚决不用,切实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


新一届政协出现界别调整,新增设环境资源界别

2023年1月18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公布,两个变化引人关注,一是新增“环境资源界”,此外,共青团和青年联合会合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界别。界别总体数量仍然保持34个。

十四届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共有85位委员,涵盖能源、化工、环保、气象、水利、测绘、财政等多个专业领域。

此前,据南都记者梳理,七届全国政协设31个界别,届中增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后共32个界别。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并将“港澳同胞”分为“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共设34个界别,这一数量设置延续至今。此外,一些界别的名称也曾做过调整,如九届全国政协对5个界别更名,如“对外友好团体”改为“对外友好界”,“社会救济福利团体”改为“社会福利界”等。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吴斌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3全景看两会
聚焦2023全国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