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波:建议根据应届大学生招聘人数,对企业实施社保减免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3-03-05 13:59
两会.jpg

“推动企业扩大招聘规模,促进大学生就业。”

“保障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只有房地产市场稳定,才能更好确保国民经济有序平稳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就业、房地产依然是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重点关注的领域。数字经济浪潮下,房地产行业、家政服务行业急需加快数字化转型,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机会;随着经济社会复苏,就业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都被他写进了建议。

356477070139883531.jpg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受访者供图)

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姚劲波表示,今年房地产行业的保交付非常重要——只有保证居民买的房能够有序交付,居民置业的信心才能稳定。谈及大学生就业,他提出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在社保上给予优惠,并鼓励和扶持数字经济、网络直播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新兴行业、企业。

谈房地产:稳定置业信心,保交付非常重要

南都:在过去五年履职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房地产和就业是你持续关注的领域。今年是你连任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带来哪些建议?

姚劲波:今年我提出了四项建议,其中有两个仍然是这些领域相关的——《关于加大三点政策力度,让房企行稳致远的建议》《关于释放活力、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

南都: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出现下行风险。你曾说过,如今房地产行业发展已进入以存量交易为主的时代。这意味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商业模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姚劲波:我觉得首先,只有房地产市场稳定,才能更好确保国民经济有序平稳发展。房地产产业链有着链条长、涉及面广的特点,能够发挥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等方面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做贡献。

其次,从供给侧来看,今年的保交付非常重要。只有保证居民买的房能够有序交付,居民置业的信心才能稳定,房地产开发产业链才会有序正循环。从今年的市场来看,房地产销售已经出现复苏态势,房企整体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这都将有利于保交付工作的扎实推进。

最后,房地产平台以及经纪行业等服务性机构需要更大力度地增加科研技术的投入,提升用户找房体验,强化服务质量,即通过对服务能力的升维,助力解决供需痛点,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南都: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强市场信心,你有何建议?

姚劲波:我有三点建议:一是扩宽房企的融资通道。加大对房企发债融资的支持力度,在疏通房企债权融资渠道、降低房企融资成本、逐步改善房企融资环境等方面,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应给予房企同等的融资待遇,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下调融资利率等措施,并持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金融ABS、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产品。

二是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优化资金监管制度,适当放宽预售房款监管资金的提取条件和流程,适当放宽房企对销售回款合理支配的范围。在监管账户和资金使用的同时,房企可以适当统筹调配各地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恢复正常经营的状态。

三是加速数智化落地,促进房企高质量发展。加速房地产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将房源与购房者需求的精准匹配,优化购房者体验,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数字化营销为中轴、以房企服务为中心,将运营的范围优化延伸至物业服务、多元化增值产品等领域,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南都:随着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逐步复苏,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受到广泛关注。对此,你认为各方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姚劲波:在就业方面,除了进一步稳企拓岗、强化公共招聘服务以外,更需消灭就业供需端信息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辟新就业群体发展的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因此,我建议要鼓励政企合作,依托科技创新释放零工市场活力。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依托互联网招聘平台的数字化力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升级改造,给予率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改造的中小企业予以适当补贴,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高效追踪和管理企业人才。

还要推动企业扩大招聘规模,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建议在2022年社保“缓返补”政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对于吸纳应届大学生的企业,根据招聘人数,实施前半年免、后半年减半缴纳社保的政策,应届大学生社保的差额部分视同缴纳。同时,通过免税、减费、增贷、专利、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数字经济、网络直播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新兴行业、企业,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另外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跨地区高质量就业。具体来说,要保障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建立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进一步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接入城镇社保的办法,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谈家政服务:建议国家新职业认定予以倾斜

南都:近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传统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方面,你有何观察和思考?

姚劲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加速推进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计算被广泛应用,打通了线上线下的服务场景,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我认为,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大潮下,生活服务业应该多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帮助平台型企业实现品牌化、连锁化。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产业科技双向融合,我希望政府能够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推进新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此外,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服务业新发展格局。我建议要加大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力度,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南都:作为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家政服务一头连着民生服务,一头连着就业需求。据你观察,我国家政服务业呈现什么特点?

姚劲波: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超3600万人,但劳动力紧缺现象仍非常突出。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员、保洁员在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位列前十。所以今年我也带来了一份相关建议。

家政服务业“大需求、小主体”特征明显,数字化率不足10%,远落后于生活服务业平均水平。我建议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痛点。提升优质服务资源供给,加强供需匹配效率,通过全流程的深度把控,做到服务标准化、价格透明化。支持家政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

为顺应消费升级浪潮,58同城从数字化和标准化层面发力,制定透明化的收费标准,全面简化服务流程,通过“58智慧家政系统”实现智能派单、智能管理,将家政劳动者的平均接单距离缩短了60%,接单数提高了45%,提升商家30%以上的经营效率。

南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姚劲波:首先要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获得感和归属感。一方面通过智能派单和管理系统应用,有效提高劳动者单位时间服务数量和收入;依托互联网龙头企业和大型家政企业,打造“招募-培训-认证-就业”完整链条,建立劳动者技能和收入双提升的职业路径,缓解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探索国家职业标准开发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院校等开发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在国家新职业认定时,向家政服务业予以倾斜,继续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新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深挖人才供给“蓄水池”。

其次是要通过“互联网家政+物业服务”等方式,引导家政服务充分融入社区生活体系,推进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将家政纳入促消费的支持范围,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组织开展以家政为主题的促消费活动,让家政服务成为生活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最后是推动家政行业品牌化发展。我建议扶持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通过举办行业博览会、继续深化家政“领跑者”行动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好品牌、好服务的宣传力度,树立优秀典型,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发展环境。

南都两会报道组出品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实习生赵月 北京新闻中心记者樊文扬

编辑:蒋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3全国两会
2023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