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南都、N视频推出“大国新活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经济”系列报道,从多个领域展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以及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讲述中国经济活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对新一年“三农”工作进行部署。在这份文件中,“县域”一词出现了13次,引起广大基层工作者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兰向南都记者表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地区转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助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实干争春早,奋力开新局。县域是城和乡的结合点,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着巨大的潜力空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听他们讲述如何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多措并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串联城乡发展动能的经验与期待。
科技赋能: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春过后,春耕备播进入关键期。每年此时,河北省永清县喜庆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铁钧总是格外忙碌。他穿梭于各县各村之间,挨家挨户做调查,整理农机个性化需求目录,又请来当地干部、农户,讨论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刘铁钧。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刘铁钧干劲十足。他对南都记者说:“只有农民富起来了,国家发展才能更加繁荣稳定。而要想富农,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
作为农民的孩子,刘铁钧深知他们对机械化耕种的渴望。因此,以科技力量帮助农民提效增收,是他多年来的坚持。
2013年,刘铁钧牵头成立喜庆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机手带机入社,在农忙时集中力量抢收抢种,同时不断探索“科技种田”之路,将机械化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今,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已辐射至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多个市县。
刘铁钧向村民讲解农业机械。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刘铁钧摸索出多项菜单式、全程式托管服务,满足不同农户需求。2022年,面对河北省保定市种植大户的350亩红薯田,合作社利用翻转犁对土地进行深耕到旋耕、激光平地仪平整土地、无人驾驶起垄、覆膜、下滴灌袋,一次成型,省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作业精准度,最大化提升效能。
今年全国两会,刘铁钧聚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期待通过加强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等方式,让农民逐步实现从“凭经验”到“科技化”的根本转变。
除了致力于以科技赋能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一线的代表委员们还围绕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2021年,首批100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公布,旨在更好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这份名单里,四川省米易县名列其中。据了解,米易县全年平均气温20.5℃、日照2700小时、降雨量1110毫米,是一个“被太阳迷恋的地方”。
王永兰。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兰告诉南都记者,近年来,米易县上下正为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利用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在示范区发展“水稻+早春蔬菜”粮经复合产业,半山区种植全国最早熟的枇杷和全国最晚熟的芒果,高山区发展优质畜牧和烤烟,已形成垂直立体、层状分布的“三大产业带”。
“截至目前,米易县在安宁河谷区发展的标准化稻菜轮作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已达10万余亩。”王永兰相信,待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成后,米易县的能量将辐射整个安宁河谷区域,乃至整个西部地区。
产业融合:盘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米易县生态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兴起,成果惠及周边多个村镇。
王永兰告诉南都记者,她所在的独树村位于米易县普威镇南端,地处中高山区,过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2014年开始,独树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林果,如今已建成省级无公害雪梨基地6100余亩,另有樱桃林2000余亩、核桃林3000余亩。
依托这万亩果园,以及米易西部生态农业发展区和普威镇“绿野花乡”乡村旅游核心区的优势,独树村形成了日渐成熟的特色生态观光旅游业,年均接待从各地而来的游客上万人。与此同时,“世外桃源”般的独树旅游新村也成了米易阳光康养的一张亮眼名片。
在王永兰看来,独树村的发展离不开县域统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向农村地区转移,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助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谈起发展前景,王永兰信心满满。“2023年是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起步之年,独树村搭上了这趟发展的快车,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乡亲们钱袋子鼓了,劲头更足了,相信将来会更加美好。”
结合本地特色,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完善延长产业链,从而盘活经济,也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的发展思路。
吴惠芳。
全国人大代表,永联村党委书记、永卓控股董事局副主席吴惠芳告诉南都记者,作为“苏州市智慧农村示范村”,永联村聚焦数字产业、数字治理和数字民生三个方面。在数字产业方面,当地重点对农业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升级,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当中,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进行流水线改造,实现质量安全追溯和全程可控,通过业财一体化,实时掌握农产品销售状况。
在此基础上,永联村依托当地种植业、养殖基地、作坊街等业态,开展主题丰富的研学活动,成为城市人群亲子游、家庭游的好去处。
永联村村貌。新华社发
“新的一年,随着旅游业逐步恢复常态,我们将深挖研学主题游市场潜力,打造集农副产业生产销售、观光、体验互动、食育品鉴、自然科普于一体的自然生态科普园概念,充分利用一、二产业赋能景区,挖掘内容粘性,最大化做好研学主题游板块,迎接各方来客。” 吴惠芳信心满满地说道。
人才回归:为县域经济发展开拓新路径
当了18年村书记的吴惠芳对“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有着深刻体会。他向南都记者坦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乡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许多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智能化、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不过,吴惠芳注意到,自从2020年高铁贯通后,上海与苏州之间的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加之张家港相继打出一系列招才引智组合拳,近年来从上海、苏州方向而来的人才越来越多。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样是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浙江省长兴县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的关注焦点。近年来,他持续力推人才回归工程,引导更多乡贤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张天任。
张天任告诉南都记者,过去许多老乡外出打拼,在大城市里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勤劳致富、创新致富,成为乡亲们眼中的“乡贤”。他们中的不少人心系家乡,愿意为家乡发展赋能。
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张天任坚持带领新川村“两条腿”走路,既发展生态农业,也兼顾绿色工业、旅游业,增加创富渠道,实现“百业兴旺”。老百姓收入高了,县城、村镇环境好了,人才回流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也进一步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全国人大代表、陇上庄园网店店主梁倩娟正是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随着当地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带动了电商发展提质增效。
2013年,曾南下打工十年的梁倩娟乘着“电商热”回乡,从传统电商做起,推销起家乡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径。2019年,梁倩娟走上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讲起在家乡开网店卖农特产品、带动数百户农户增收的故事。不久,便有直播平台主动找到梁倩娟,向她推荐了短视频和直播的带货方式。
经过一番了解,梁倩娟很快注册了账号,开启直播带货之路。“目前,我已累计直播200余场,去年便卖出了20多吨土蜂蜜,还有大量羊肚菌、木耳、香菇等山货。”
梁倩娟在进行农特产品直播带货。
闲暇时,梁倩娟还会将生活日常片段拍成短视频,分享到自己的账号上。在她看来,电商带货,不仅能卖农特产品,还可以宣传当地文化、旅游产业。“接下来,我希望甘肃陇南的农产品和山货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大国新活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经济”系列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 实习生 李晓艺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专题编辑:张亚莉
海报设计:尹洁琳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3全景看两会
大国新活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