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下称《专项规划》)正式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专项规划》提出,要将南沙新区营造为向海而立、创新而强、链湾而兴的未来综合性新城,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
科学有效的城市更新,影响着这座面海新城的未来。近日,一场“南沙区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南沙召开,会议基于《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探讨南沙过去20年城市更新工作的情况,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业界同行齐聚一堂,为下一步科学有序推动南沙城市更新改造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向、新的举措。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做了《南沙区城市更新工作情况—现状、趋势与展望》报告。
本次会议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广州市南沙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中心主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南沙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南沙城市更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南沙区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将发展定位要求转化为更新标准和具体需求
2022年6月,国务院出台《南沙方案》,提出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赋予了南沙艰巨的发展重任,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南沙建设。
聚焦城市发展战略,广州加强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将高标准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双核”之一便是南沙。同时,上述报告明确提出,南沙将开展的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理念,打造广州城市新核心区。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指明,“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
要打造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高端功能集聚。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耿慧志表示,“南沙更新是新旧并进的2.0版城市更新,是支撑南沙新区国际定位的重要抓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世福认为,南沙的城市更新要义是创新城市建设理念与路径,全面推动南沙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面向海洋的新广州。为此,他提出,要进一步厘清城市更新在南沙新区发展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和定位,梳理南沙城市更新的工作对象、需求动力和目标方向,使城市更新更好地服务于南沙高质量战略平台建设的发展大局。
谈及亟须明确的发展定位,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建云也有相关思考,“南沙城市更新应当依托《南沙方案》重新定位城市更新目标,基于全新的价值体系,丰富指标体系维度,对南沙更新资源重新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评判。”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书记、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范跃虹进一步表示,南沙建设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平台目标定位清晰,城市更新工作要注重发展战略与方法论的结合,深度解读政策,瞄准实际问题,将定位要求转化为具体需求和更新建设标准,配合产业导入、人才引进等城市发展需求和策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积极以政策和制度创新打通发展堵点
此次《专项规划》提出,南沙新区可更新存量用地面积约39.7平方公里,并明确了几点“南建面海新城”的重要举措,包括结合国际航运贸易枢纽建设,优先保障中国(广东)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发展用地,推进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等先行启动区的更新改造,还涉及交通建设、地标建筑、高端配套等高质量土地使用。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城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建立多方共赢的更新机制,提高开发主体的参与意愿,保障新核心的更新与建设。”耿慧志称。
会上,更新政策与机制的优化升级是专家们关注的热点议题。广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寿华认为,南沙的城市更新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多种模式、分类处置、储改结合”,坚持政府主导、整体规划的运营模式,对存量用地采用分类处置的基本策略,将全面改造、新区建设、微改造和提质增效相结合。
“南沙可以借鉴深圳、杭州和昆明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创新南沙政策体系,探索打破量与空间的固化,突破‘三旧’图斑的数量限制、城乡边界限制与利益统筹限制的更新政策。同时,充分延续利用南沙现有的“货币+物业”优质更新模式,在实践中对更新制度进行不断修正。”赖寿华说。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创始秘书长庾来顺也提出,基于世界新区的高端定位,南沙应大胆创新更新政策,创造政策试点,探索全新土地制度与治理模式。
“土地产权的制度创新是更新改造的基础”,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鼎曦同样对南沙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寄予厚望,认为南沙应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政策和制度创新,打通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堵点。他特别建议,要对“拆、治、兴”这3种土地开发方式进行创新测算,保障总量平衡。
“‘拆、治、兴’与长期以来广州提倡的‘出新出彩’一脉相承,实现的关键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骆建云表示,要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建立,创造吸引劳动力、企业的发展动力,为社会经济活动带来活力。在运营主体上,应对更新项目进行精细化研判,划分政府收储、国企做地、市场参与等开发类型;在土地制度上大胆创新,探索新的土地整备制度。
此外,黄鼎曦还建议称,南沙在更新实施中应当保留南沙的“城市年轮”,选择性地保留相关遗产和集体回忆。“依托城市老店、精神文化等微观建设,保留城市记忆,留住‘乡愁’。”庾来顺则建议,在更新工作中应注重智库引进,为南沙建设出谋划策。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李哲
编辑: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