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医生,我的头痛、眼痛终于消失了,眼睛也终于敢睁开了!”近日,在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以下简称“东莞爱尔医院”)青白科有一位“资深”青光眼患者前来复查,一周前刚做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陈阿姨难掩激动与兴奋之情,63岁的她,在饱受因头痛眼胀折磨十余年后,重新恢复了正常生活。
3月6日是第16个“世界青光眼日”,今年主题是“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也是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眼科医生提醒,青光眼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被称作“盗走光明的小偷”。因此眼科专家提醒,早发现、及时正规治疗,从而避免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
头痛眼胀十余年错当高血压症状
据了解,陈阿姨家住常平,十余年前,陈阿姨经常性出现头痛、眼胀痛的症状,自以为是患高血压慢性病所导致,于是便自行用降压药降血压,但无明显改善。
两个月前发现症状愈来愈严重,还伴有恶心呕吐,到当地医院就诊才发现自己并无高血压,而是高眼压,患了青光眼。1月20日,到东莞爱尔医院再次检查后发现,陈阿姨右眼眼压已高达53.0mmHg(正常值眼压范围在10-21mmHg),属于高危指标,难怪头痛眼胀无法缓解,经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双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医生建议需尽快用药降低眼压,之后完善青光眼相关检查,确定青光眼相关类型及程度,再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回到家中,陈阿姨经过保守治疗后眼压控制尚可,关键是觉得眼睛不胀痛了,头也不痛了,便不遵循医嘱自行停药,且未按时回院复查。直至2月中,陈阿姨眼睛再次出现急剧胀痛、酸涩、的情况,严重到睁不开眼的程度,晚上想睡个整觉都是奢求。
据悉,当再次找到此前就诊的医院复查时,陈阿姨右眼视力仅剩0.15,加上平时在家经常想着省电,关灯在黑暗的环境下看电视、刷手机等,尤其是自行停药眼压高控制不好,导致眼压再度处于高危指标44.7mmHg,角膜水肿,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晶体核性混浊伴膨胀,眼后节窥不清,再次被诊断为双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急性发作期 左眼临床前期)、双眼白内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患眼房角急性关闭,引起眼内房水引流障碍所致的眼科急症。”医生解释道,鉴于该患者病程较长,严重时甚至一夜之间就可能导致失明,需要立即治疗和处理,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随后科室即刻开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急救绿色通道”,立即收治入院,快速控制眼压,竭尽全力挽救陈阿姨视力。
2月底,该院医生为陈阿姨实施右眼飞秒激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手术顺利完成。出院当天,陈阿姨右眼视力提升至0.3,眼压也恢复到14mmHg,医生反复嘱咐患者,后续需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陈阿姨的主治医生再次叮嘱其要遵循医嘱
青光眼常见的两大类型
爱尔眼科医院华山主任介绍,临床上,经常能碰到一些有头痛症状的患者,但最后才发现是眼病闹的。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就可以引起剧烈的偏头痛,眼部或相应区域眉弓胀痛,虹视(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虹样光环)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
正值世界青光眼日,她提醒广大市民,青光眼常见两大类型,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这两种青光眼导致的视野及视功能损害均无法逆转,仅能维持现状。闭角型青光眼因眼部胀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患者多以为是偏头痛或胃肠道反应而延误治疗黄金时间;而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早期也不影响视力,等视功能有影响时多半已是中晚期而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整理:南都记者 黄芳芳 实习生 黄子彤
编辑:黄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