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来自体育界的委员和代表们齐聚北京,积极建言献策。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体育界委员共24人,既有王励勤、杨扬等连任委员,也有刘国梁、丁霞、张虹等新面孔。这些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紧贴体育发展需要和百姓需求。
杨扬表示,连任委员非常荣幸,对于委员的职责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图为杨扬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履职尽责、建言献策。新华社发
杨扬
加强科学引导与研判,谨防体育中考走偏
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我国首枚冬奥金牌得主杨扬表示,体教融合是此次体育界别委员们协商讨论的焦点,她今年带来的两份提案也与之相关,涉及体育中考。
在杨扬看来,近年来,随着体育中考制度在全国的推进和落地,学校体育的地位得到提升,对促进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出中考体育项目单调、测试内容单一、过于注重结果评价等新问题。
对此,杨扬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好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二是科学设置测试项目内容,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三是改革评价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更好地结合起来;四是完善监督制度,营造公平的体育中考环境;五是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组织校园体育赛事,破除以“体育中考”为靶向的错误意识和导向。
2023年体育中考应该如何进行,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杨扬建议,相关部门应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进行科学、全面研判,紧密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慎重决策是否开展体育中考、运动会、体育比赛等可能有风险的体育活动。
陶璐娜
借力科技,推动射击项目在校园普及
从悉尼奥运会中国队首金获得者,到上海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陶璐娜始终未曾远离射击场。她今年的提案也与射击相关,建议射击项目利用好人工智能设备(激光训练仪),在校园中普及推广,培养更多优秀后备人才。
陶璐娜表示,在校园中开展射击运动有其合理性与益处:“射击对场地要求小,一个教室就能开展。它还能保护小朋友的视力,因为人在瞄准的时候,眼球焦距会经常变化。”
陶璐娜基于多次组织比赛的经验,并与学校校长、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等多方沟通,最终形成提案,建议将激光训练仪列入体育教育器材,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设备,为体育课和体育培训服务;建议在全运会和学青会等重要赛事中设置激光训练仪射击项目,制定相关竞赛体系和标准;建议制定激光训练仪的行业标准;建议在中小学和大学普及推广激光训练仪射击课程,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打牢青少年体育根基。
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中国队夺得乒乓球女团冠军,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为选手加油。新华社发
刘国梁
让每个孩子接触熟悉两至三个运动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认为,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目前,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身体锻炼和运动兴趣培养的忽视,造成“小眼镜”“小胖墩”等不良健康状态呈现低龄化趋势。
刘国梁建议,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类课程和课外运动培训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提升体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权重,让每个孩子接触并熟悉两至三个运动项目,帮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月13日,国际奥委会委员、2014年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军张虹宣告自己的运动员生涯正式结束。 新华社发
张虹
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特别是高校体教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军张虹的新角色新使命。目前,张虹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研究员,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这样的角色让她特别重视体教融合。这次张虹带来的提案也是关于加强体教融合、加大向国际体育组织人才输送力度。她说:“体教融合可以为体育界储备更多人才。学生参与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是受益一生的,有助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张虹不仅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还在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她希望能够有更多中国人到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为此,她建议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特别是高校体教融合,在高校增设国际体育组织文化、奥林匹克文化、体育管理、体育经济、体育法等体育文化类课程,面向广大青年传授运动知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体育人才。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向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大学生运动协会等国际体育组织选派或推荐优秀人才,建立健全国际体育组织人才、高水平教练员与裁判员,以及媒体、体育经纪、国际体育产业相关人员的培养选送体系,为促进体育交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报道
编辑:陶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