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坚:民企应是科技创新主体,算力激发创新能力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3-03-07 19:24
两会1.png

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南都记者留意到,关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话题也受到代表、委员的热议。两会开幕前,南都政商数据新闻部针对互联网科技行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展开调研。结果显示,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代表委员在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包括:高质量就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科技适老、人工智能伦理、科技自立自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城市数字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知识开放推动全民共享数据红利、服务业/仓储物流/实体经济数字化提升等。

其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带来的提案,涉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企业如何作为创新主体发挥作用等。

王坚向媒体表示,主要关心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最近这几年关于中小企业科技发展、企业怎么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被讨论了很多,但落实下去还有很多挑战。中国有4800多万家中小企业,怎么服务好大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给大家找到这个方法,所以这是我在两会上比较关注的点。”

资料显示,王坚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2009年创建阿里云。2019年,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首位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院士。根据中国工程院官网,王坚属于“工程管理学部”,专业为“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

1678184773987.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


数字化转型带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

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王坚指出首先应该正视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不应该把它们作为“扶贫对象”。

“我们很多时候谈中小企业的时候,会隐含着讲中小企业像是个扶贫对象,但事实上中小企业他们对创新、对生存的欲望是非常强的。我认为中小企业它本身是一个创新主体,定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王坚称,“第二个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的转型,它本质上是推动企业的转型。它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所以数字化转型、企业的转型,产业的升级,这三个是连在一起的。”

在王坚看来,民营企业也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正变得更加重要。“大企业往往都是集大成的地方,但中小企业往往有一些关键技术,就像我们经常讲的光刻机一样。ASML肯定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它是很重要的一家企业。所以我想中国的中小企业是要重新定位的。”王坚再次强调应该重新定义中小企业。


数字化不只是解决眼前问题

“数字化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它不是为了解决简单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王坚称,“今天我们讲数字化的时候,就像100年以前我们讲电气化一样,电气化给我们带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数字化就应该放在这100年的语境里面讲这件事情。不要把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当做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它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可能错过了上一个时代,但是不能错过一个新到来的时代。”

谈及数字化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王坚认为,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今天碳排放量的增加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现在则处于以科技降低碳排放的分水岭时期。“过去100年的科技是让我们的碳排放量增加了,接下来100年的科技就是让我们的碳排放量减下来,这就是科技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就是现在是个分水岭。”王坚称,“中国现在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全球找到一个高效的发展路径。”


年轻科技人才应培养全球视野

谈及科技领域人才发展问题,王坚表示,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是主力军跟生力军。“尽管我觉得从社会来讲,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工作,但从可能性的角度,年轻人是最大的,所以我觉得既不要有年龄的歧视,但同时也要把他们当做生力军,而不仅仅是被培养的对象”,王坚称,“所以当时做2050科技活动的时候,我有个特殊安排,让那些院士、科学家坐在台下,听年轻人讲他们对未来的看法。”

此外,王坚强调,科技领域的年轻人才应注重培养全球视野。“全球科学家视野非常重要,无论从科学研究本身,还是国际交往,以及中国也面临着这么一个使命,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科技发展是要作贡献的。”王坚称,“所以总结一下,要把年轻人当作是生力军,同时要培养年轻人全球的视野,让他们有这样一个使命,就是中国科技发展是会对人类作贡献的。”


算力激发创新能力

此外,谈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仍然起着核心作用,“算力的基础作用,就跟工业革命时候的电一样。今天我们事实上是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在转化,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依赖于电的话,那么数字经济就是依赖于算力的,所以从电力到算力,事实上是我们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一个转变。”

在王坚看来,ChatGPT是算力的一个应用案例,ChatGPT也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启示,就是算力不只是帮助产业、经济发展,也是创新的基础。

“算力就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不是因为某一个应用要用到算力而发展的,是因为算力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作为国家的核心的基础设施的话,会大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创新能力,这一点我相信算力也一定会像电力一样推动我们的创新。”王坚称。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编辑:田爱丽,石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3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