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南都、N视频即日起推出“大国新活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经济”系列报道,从多个领域展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以及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讲述中国经济活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就业”成为高频词: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稳中有增……
就业压力凸显,各界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工商学院董事长、院长牛三平向南都记者介绍,疫情期间,太原市推出促进就业的30条等多项措施,为深入有效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下足功夫,推动了去年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进一步。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南都、N视频采访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讲述社会各界为稳就业促增收所作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对未来优化就业结构的期待,以及通过促进“高质量就业”扩大内需、提升海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感悟。
过去一年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各方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一对一”重点帮扶、一对一推送岗位、“就业三包”……此前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受到多因素影响,山西工商学院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就业保驾护航活动。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工商学院董事长、院长牛三平告诉南都记者,校方在积极探索人才质量提升培养新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就业三包”工作责任制,立足市场需求,积极拓宽招聘渠道,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心理辅导和求职技巧指导。
牛三平。
“2022年山西省多措并举,为深入有效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下了大功夫。比如,太原市出台了促进就业的30条,为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扶持,为创业带动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补贴等。”在牛三平看来,这些政策措施提供了更好的氛围与保障,让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更好推进。
时间来到兔年春节之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一辆满载30名务工人员的大巴车整装待发。出发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源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海波快步登上大巴车,叮嘱大家在新城市工作、生活时要注意的细节。
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在袁海波的工作中。疫情期间,农民工劳务输出受阻,袁海波利用多年来积累建立的“云南省外出务工老乡交流群”,主动对接人社部门,分批次组织护送外出务工人员乘坐包车赴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务工。
袁海波。
从“打工仔”到致富带头人,袁海波深知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不易。2020年,为更好帮助农民工就业,袁海波与伙伴成立公司,一边深入乡村和人才市场联通招聘信息,一边通过网络直播宣传就业服务政策。如今,袁海波的公司仅一个月便能向浙江、江苏等地输出1300多名农民工。
高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老乡之间开展就业帮扶,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在政策支持之下感受到稳就业的力度与温度。
齐向东。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向南都记者介绍,“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15万亿元,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支持和帮助。千千万万民营企业克难奋进,在疫情期间努力做到不减薪、稳岗位、稳就业、保供应、保民生,为经济恢复发展保存了实力,也创造了条件”。
高质量发展更重视技能人才培养
除了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家政行业“领头羊”企业山东省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向南都记者细数了近年来她所见证的行业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家政行业不断壮大,越来越多高学历年轻人加入进来,从业人员也从最初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到如今的农村劳动力、自由职业者为主。整个行业因此逐步引入了标准化、职业化、数字化的理念与技术。”
卓长立。
在这一背景下,卓长立带领“阳光大姐”从职业培训发展到了职业教育,不仅创办了中职学校,还与多所高职院校联合成立阳光健康学院培育家政康养人才;同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了家政业务管理、在线培训、考务一体化、职业成长等软件运营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全收也向南都记者表示,传统认知中,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如今,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培养。
如何提高农民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张全收认为,人力资源机构等社会力量应更多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的方式,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大国工匠”,更好参与到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中去。
张全收。
张全收也在用实践促进农民工“走出去”就业和返乡创业“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他成立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包吃、包住、包培训、包年薪、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全包的“全顺模式”。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起农民工信息平台,实现农民工、企业、技能培训机构之间的无缝对接。“目前,该平台已在深圳上线,每天都能完成几千订单,接下来我们准备将这一模式向全国复制。”另一方面,他带领乡亲们推进温室大棚、花木基地、光伏发电等项目,让大家伙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代表委员对就业市场预期充满信心
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代表委员们对于“高质量就业”带来的增收及市场预期信心满满。
牛三平向南都记者表示,今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指出,“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如果能够更充分高质量就业,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这对于提振国内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牛三平告诉南都记者,2023年山西工商学院会在“深化多领域校企合作”方面做大量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2023届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建立高质量的就业平台,为毕业生就业打好基础。
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向南都记者表示,我国在经历了三年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逐步复苏。在促进就业增收方面,除了进一步开展稳企拓岗、强化公共招聘服务,也需要消灭就业供需端信息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辟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绿色通道。
姚劲波。
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姚劲波带来了《关于释放活力、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他也指出,如今家政服务业“大需求、小主体”特征明显,相信通过“互联网家政+物业服务”等方式,引导家政服务充分融入社区生活体系,将推进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让家政服务成为生活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另外,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稳增长、增就业、惠民生、促创新、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齐向东向南都记者表示,骨干民营科创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市场和人才优势,是细分领域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吸纳大学生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也看到,“新鲜血液”的加入,为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大国新活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经济”系列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 实习生 李晓艺
专题编辑:张亚莉
海报设计:尹洁琳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3全景看两会
大国新活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