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即将迎来大规模动力锂电池’退役潮’,但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还存在着行业进入门槛低等带来的’小散乱差’局面,以及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平低、高端和基础专业化人才不足等问题,这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总经理柳江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将提出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最主流的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其回收利用水平也日益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柳江介绍,目前,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行业小散乱。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行业门槛较低,参与者众多。截至2022年底,相关注册企业8.8万家,正规军“白名单”企业仅88家(四川仅长虹旗下有1家),产业从业单位能力参差不齐,产业生态和监管体系不健全,呈现出“小、散、乱、差”竞争格局。
“二是技术水平低。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涉及拆解、破碎、材料再生等多个环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柳江进一步解释,目前,普遍存在残余安全放电效率低,有价金属回收率低,再生产品质量差,废渣产量大,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的问题,缺少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和管理手段,还容易导致火灾、无组织排放等安全环保事故。三是回收利用领域人才不足。高端技术人才、基础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留存率较低。
对于行业的发展,柳江做出判断:我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据统计,近5年,国内动力锂电池产量累计达到1005GWh、年均增长66.7%,退役量累计100.7万吨、年均增长73.5%。预计2023年退役量可达48.19万吨,2027年将达137.01万吨,年均增长约30%,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尽快提升我国、特别是四川省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迫在眉睫。
“尽快提升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已迫在眉睫,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牵引,将高端制造的能力和体系贯穿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全链路。”柳江表示。
因此,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柳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一是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准入条件。设置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从业单位新建项目资格准入、安全准入、环保准入等强制条件,引导行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建立国家和省市级技术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退役动力锂电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加快突破电池放电效率掣肘,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大资源再生力度,减少“三废”排放量。
三是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人才,落实各级政府得人才吸引政策。
四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组织制订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质量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建立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络。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
编辑:孔学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