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发展数字经济不能慢慢来,要提升政府监管能力

南方都市报APP • 反垄断前沿
原创2023-03-11 09:25
WechatIMG20738.jpeg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话题,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刘尚希提交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以及《关于大力培育SaaS市场,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提案。

刘尚希1.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3月10日刘尚希接受南都采访,分享他对于经济发展前景、数字经济、青年就业以及农民现代化等问题的思考。

当谈及数字经济和就业问题时,刘尚希表示数字经济打破传统就业模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带来巨大就业空间,所以不应该将灵活就业仅仅看成一种过渡性就业,这是未来主体就业形态。

他还谈到,如果高校仍按照传统路径去培养人才,就可能存在“不对路”的问题,建议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比较务实、稳妥

南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似乎略低于市场预期你如何看待这一目标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怎样的压力和挑战

刘尚希5%的目标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综合判断,我认为这个目标比较务实、稳妥,应该可以实现。市场的预期更高可能是考虑到基数效应,因为去年我国经济增速是3%,今年在一个低基数的基础上应该有更高增速。但仅仅从基数效应角度去理解,是不全面的。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2023年有些方面的确定性增强,比如疫情防控政策得到优化,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持续恢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这集中体现在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上,这三重压力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

和去年相比,我认为今年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加大。国际方面,全球形势正处于一个加速演变的阶段,未来会演变到何种程度还难以预判。另外,需求收缩的状况还没有实现根本好转,老百姓消费信心和投资者信心相对不足,而提振市场信心需要一个过程,很难做到立竿见影。预期转弱方面也是如此,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市场预期,让大家敢闯、敢干、敢投,这是关键。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监管部门要当如来佛而非唐僧

南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如何理解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刘尚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到底是什么关系,如何推进数实结合?如果在这个认识上模糊,那么政策上可能会出现偏差,厚此薄彼。

我认为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础,而数字经济是发展的未来,数字经济是新型的实体经济,也是未来的主体经济形态。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实际是传统实体经济和新型实体经济的关系。

现在谈实体经济,指的是仍有待数字化的各个产业,目前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数字革命来改造传统实体经济,让所有行业实现数字化,那么就都变成了新型实体经济,也就是数字经济。到那个时候,实体经济的内涵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要瞄准未来,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目前有一种论调认为数字平台企业靠流量挣钱,不是实体。其实所有实体企业数字化以后,都要依赖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来挣钱,流量就是数据。如果企业没有实现数字化转型,没有流量没有数据,仍旧依靠实体物理空间和传统生产营销方式,那么生产效率将难以提高,也将会被淘汰。

此外,如何挖掘数据价值,利用数据构建新的应用场景、形成新的附加值,这也是所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对的挑战。从这一点来讲,数字经济是我们的未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南都对于提升监管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你有何看法

刘尚希数字经济发展涉及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安全,关键在于监管。正如木桶原理一样,如果政府监管能力不足,将会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

我打过一个比喻,以前监管部门管理市场主体,就像唐僧念紧箍咒一样,其实他们应该从唐僧变成如来佛,不管市场主体怎么发展和创新,都跳不出监管的手掌心,都能有效管控风险。监管部门应该在既能管控风险、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又不妨碍市场创新,这样的高水平监管就能鼓励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我们要意识到数字经济呈现指数式增长,是跨代竞争的。就拿最近火热的ChatGPT来说,我们和海外的人工智能发展存在代差,一步赶不上就可能步步赶不上。我们要有紧迫感,发展数字经济不能慢慢来,在工业经济时代落后还能补课,但在数字经济时代,一旦落后,我们可能都连补课的机会都没有。

我认为,要实现数字经济的安全健康发展,提升政府部门监管能力是当下至关重要的问题。

工资高低不与学历直接挂钩灵活就业将成主体就业形态

南都当前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表示工资太低网上流传着3000元招不到农民工却能招很多大学生的说法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尚希这样的现象确实可能存在,但我们不能撇开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简单去谈工资收入高低。在劳动力市场里,工资往往并不取决于大学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的身份,而是更多和岗位、行业,从事简单劳动还是创造高附加值劳动有关。

如果一个博士选择从事简单劳动或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那么他的收入可能不太高;相反,一个中学毕业的农民工能力提升了,可以选择能创造更高附加值的岗位,他的收入可能会比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还高。

现在数字化带来很多新职业,而这些新职业往往找不到人,这和当前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也有一定关系。如果学校按照传统路径去培养人才,就可能存在“不对路”的问题。如何让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权,尤其在专业设置上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这就涉及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仅仅是在大学里打了一个基础,如何利用这个基础去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尤其是适应数字革命浪潮,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对于年轻人而言,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跟进社会的能力是首要的任务。

南都数字经济催生了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带货主播等新兴职业;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经突破2亿人。你今年也建议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对于就业的影响

刘尚希就业形态的变化,是数字经济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随着传统行业自动化程度提高,机器人将会加速替代人类的重复性劳动,传统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也在逐渐降低。毫无疑问,未来要依靠数字经济来带动就业,所以我们不该把灵活就业仅仅看成一种过渡性就业,这是未来的主体就业形态。

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就业模式,大家在数字空间里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劳动者自主选择不同岗位、没有固定劳动场所,也没有固定单位;劳动者和数字平台之间也不再是劳动关系,而是一种劳务合作关系。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就业认识,现在已经不太适用。

此外,过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之间泾渭分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隔离。但现在网约车的兴起使得私家车既是消费资料,又是生产资料;个性化定制服务让消费者也参与到生产过程之中,数字经济逐渐模糊了这些传统界限。所以说数字经济的运行逻辑、底层逻辑与传统工业经济完全不同,因此其影响就业的路径传导机制也不同。

照此来看,数字经济能够直接或间接带来巨大的就业空间,而传统就业空间可能会越来越窄,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是促进就业尤其是青年就业的根本出路。

如何让农民富起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关键

南都你一直在关注共同富裕问题也曾说过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农民工是最有潜力的群体。对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农民现代化你有何看法

刘尚希共同富裕最大的难题在哪里?我认为是农民问题。从人口上看,当前农村户籍人口超过50%,占到人口大多数。从收入来看,农民是低收入群体,也是能力偏低的群体。而要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农民变成中等收入群体,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简单来说,城乡二元结构包括三个“二元”,首先是国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二元。农民生活在集体所有制中,市民生活在国有制当中,不同所有制的市场化程度不同,发展也不平衡。当前农村市场化,尤其是要素市场化、产权市场化并不充分。比如农民对于耕地、宅基地和林地“三块地”究竟拥有多少财产权力,由于没有市场,无法估值,这妨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探索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推进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有效融合,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其次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二元。相比城市经济,农村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偏低,非农就业空间有限,因此离乡进城打工或者当个体户做生意等非农就业,成为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此外,还有社会身份体制的二元。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无法享有同城平等待遇。农民工作为新市民,在子女上学、老人养老、保障房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待遇,都与老市民存在差别。

如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是一个改革难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十年间共有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也就是说每年都有1400万农民变成市民,但这样的户籍城镇化速度还不够快。应该如何真正减少农民,让他们富起来?简单来说,我认为促进农村人口流动迁徙,提升农民技能水平,推进农民市民化才是根本出路,同时也是扩大内需战略的着力点。


南都两会报道组出品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记者黄莉玲 宋承翰

编辑:蒋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3全国两会
2023全景看两会

5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